內容目錄
Toggle在職場中,事假與病假是每位勞工都可能遇到的狀況。瞭解事假與病假的差異與給薪規定至關重要。簡單來說,事假是因個人事務而事先請的假,通常不支薪;而病假則是因為生病就醫而請的假,在一定範圍內,勞工可享有半薪。
在法律依據上,事假與病假的規範基礎也不同。勞動基準法針對病假有明確規定,而事假則多由勞資雙方協議或公司規章訂定。因此,僱主應建立明確的請假制度,明訂事假與病假的申請流程、證明文件要求,以避免勞資爭議。身為勞工,也要清楚自身權益,瞭解請假規定,才能在必要時妥善運用。
這篇文章的實用建議如下(更多細節請繼續往下閱讀)
- 搞清楚事假與病假的定義與給薪差異:事假是處理個人事務,通常不支薪;病假是因生病就醫,一年內有30天可領半薪。請假前務必確認公司規定,了解給薪與證明文件要求,以保障自身權益。
- 善用病假權益,但要記得提供醫療證明:當您因生病需要休養時,可請病假並領取半薪(一年內30天為限)。請務必記得向醫生索取診斷證明,以符合公司請假規定,避免影響您的權益。
- 企業應建立明確的請假制度:雇主應明訂事假與病假的申請流程、給薪標準和證明文件要求,以避免勞資爭議。同時,勞工也要清楚自身權益,了解請假規定,才能在必要時妥善運用,勞資雙方共同建立和諧職場。
事假與病假:給薪規定大解密,一次搞懂!
身為勞工,你是否也曾對事假與病假的給薪方式感到困惑?事假、病假看似都是請假,但其中的權益卻大不相同。本段將帶你深入瞭解事假與病假的給薪規定,讓你不再霧裡看花,一次搞懂自身權益!
事假:自己的時間自己安排,但通常不給薪
事假,顧名思義,是因為個人事務需要處理而請的假。舉凡搬家、參加親友婚禮、處理銀行業務等等,都屬於事假的範疇。由於事假是為了處理個人事務,並非因公或因病,因此根據《勞動基準法》的規定,事假通常是不給薪的。
重點整理:
- 定義:因個人事務需要處理而請的假。
- 給薪:通常不給薪。
- 法源依據:《勞動基準法》。
不過,僱主若優於勞基法,願意給予事假期間薪資,也是被允許的。因此,請假前務必確認公司的請假辦法或勞動契約,瞭解相關規定。
病假:生病了,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給薪規定看這裡
病假,顧名思義,是因為生病或受傷需要休養而請的假。病假又分為普通傷病假和住院傷病假,給薪規定略有不同。
根據《勞工請假規則》第4條規定,勞工因普通傷害、疾病或生理期不適,必須治療或休養者,得請普通傷病假。一年內未超過30日之普通傷病假,工資折半發給。也就是說,在一年內,你有30天的半薪病假可以使用。超過30天的部分,則不給薪。
重點整理:
- 定義:因生病或受傷需要休養而請的假。
- 分類:普通傷病假、住院傷病假。
- 給薪:
- 一年內未超過30日之普通傷病假:工資折半發給。
- 超過30天:不給薪。
- 法源依據:《勞工請假規則》第4條。
此外,如果是住院傷病假,則沒有30天的限制,只要有住院證明,就可以請領半薪。但無論是普通傷病假還是住院傷病假,僱主都可以要求勞工提出醫療證明。
特別注意:如果勞工請病假是為了執行職務而導致的傷害或疾病,則屬於職業災害,僱主應給予公傷病假,並給予全薪。關於職業災害的認定與給付,可以參考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的相關規定。
快速比較:事假 vs. 病假 給薪一覽表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瞭解事假與病假的給薪規定,我們整理了一張簡明扼要的表格:
假別 | 給薪規定 | 備註 |
---|---|---|
事假 | 通常不給薪 | 僱主可優於勞基法給薪 |
普通傷病假 | 一年內30天內半薪,超過30天不給薪 | 需醫療證明 |
住院傷病假 | 半薪 | 需住院證明 |
公傷病假 | 全薪 | 因執行職務導致 |
掌握了事假與病假的給薪規定,才能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權益。下一段,我們將深入探討事假與病假的權益差異,讓你更瞭解請假時的注意事項!
事假與病假權益比一比:差異與給薪規定全解析
瞭解事假和病假的差異,以及給薪規定,對於勞工和僱主都至關重要。事假與病假在定義、申請流程、給薪方式和相關權益上存在顯著的不同。以下將詳細說明兩者的差異,幫助大家更清楚地瞭解自己的權益。
事假與病假定義大不同
- 事假:根據《勞工請假規則》第7條規定,勞工因有事故必須親自處理者,得請事假。事假通常是指勞工因個人事務,例如處理家庭事務、參加重要活動等預知性的需求而請的假。
- 病假:根據《勞工請假規則》第4條規定,勞工因普通傷害、疾病或生理原因必須治療或休養者,得請病假。病假主要是因為身體不適或生病而需要請的假,通常需要提供醫療證明。
事假與病假給薪規定比一比
- 事假:事假期間不給工資。因為勞工請事假當天沒有提供勞務,僱主可以不支付當天的薪資,但不能倒扣薪水。如果勞工的薪資包含全勤獎金,請事假可能會影響全勤獎金,具體情況取決於勞資雙方的約定。
- 病假:
- 普通傷病假:一年內未超過30日的部分,工資折半發給,也就是給予半薪。
- 住院傷病假:超過30日門檻後,則無薪。
- 如果勞工領有勞工保險普通傷病給付未達工資半數者,則由僱主補足之。
- 公傷病假期間,僱主應按其原領工資數額予以補償。
事假與病假天數上限
- 事假:一年內合計不得超過14日。如果事假天數超過14天,可以用特別休假來抵充,如果沒有特休或特休已用完,則可以和僱主協商處理。僱主有權拒絕超過14天事假的申請。
- 病假:
- 未住院者:一年內合計不得超過30日。
- 住院者:二年內合計不得超過一年。
- 未住院與住院混合:二年內合計不得超過一年。
請假程序與證明文件
- 事假:
- 原則上要事前向僱主請假,但僱主可以要求提供相關證明文件。
- 在緊急事故時,資方至多隻能要求勞工事後補足相關證明,並不能阻止勞工臨時請假。
- 病假:
- 通常需要提供醫療證明,例如診斷證明書或門診就醫收據。
- 如果員工頻繁請病假,僱主需要確保每一次請假均有合法醫療證明。
全勤獎金的影響
- 事假:請事假可能會影響全勤獎金,具體情況取決於勞資雙方的約定。
- 病假:根據《勞工請假規則》第9條,只有婚假、喪假、公傷病假和公假不能扣全勤獎金,病假不在此限,故視個別企業內部規範而異。
總結來說,事假和病假在定義、給薪、天數和證明文件上都有明顯差異。勞工應充分了解這些差異,以保障自身權益。僱主也應明確規定請假制度,確保勞資雙方都能遵守相關法規,從而建立和諧的勞資關係。
事假與病假的差異與給薪規定.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事假、病假,誰有薪?權益與給薪規定比一比
說到請假,大家最關心的莫過於薪水怎麼算!事假跟病假最大的差異點之一就在於給薪與否。讓我們先來釐清事假與病假的給薪規定,保障自己的權益。
事假:原則上不給薪
事假,顧名思義,是因為個人事務需要請假,例如處理搬家、參加親友婚禮、或是有其他私事需要處理。根據勞動基準法,事假原則上是不給薪的。也就是說,請一天事假,僱主可以扣發一天的工資。當然,如果公司福利好,或是勞資雙方另有約定,事假也可以給薪,但這並非法定義務。
- 重點:事假是處理個人事務的假別,通常不支薪。
- 例外:公司福利佳或勞資協議另有約定,事假可給薪。
病假:有條件給薪
病假,是因為生病或受傷需要休養而請的假。勞動基準法對於病假有明確的給薪規定,但給薪與否取決於請假日數:
- 未住院病假:一年內未超過30天的病假,可以支半薪。
- 住院病假:住院期間的病假,同樣可以支半薪。
- 超過30天:如果一年內病假超過30天,超過的部分僱主可以不給薪。
所以,請病假時,僱主有義務支付部分薪資,但要注意的是,必須要有合格的醫療證明,例如醫院或診所的診斷證明書。如果沒有提供證明,僱主可以拒絕給薪。
另外,根據勞工請假規則第四條規定:「勞工因普通傷害、疾病或生理原因必須治療或休養者,得在左列規定範圍內請普通傷病假:一、未住院者,一年內合計不得超過三十日。二、住院者,二年內合計不得超過一年。三、未住院傷病假與住院傷病假二年內合計不得超過一年。」
特別提醒:生理假也算病假!
特別提醒女性朋友們,生理假也是屬於病假的一種!根據性別工作平等法,女性勞工每月可以請一天生理假,一年內最多可以請12天,而這12天生理假會併入病假計算。也就是說,如果妳已經請了12天生理假,之後再請病假,給薪的計算方式就會受到影響。詳細規定可以參考性別工作平等法。
- 重點:生理假併入病假計算,一年最多12天。
- 給薪:比照病假規定,可支半薪。
試算情境:事假與病假薪資如何計算?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我們舉個例子:小明月薪36,000元,某個月請了2天事假和3天病假(未住院),請問他當月的薪資該如何計算?
- 事假扣薪:36,000 / 30天 x 2天 = 2,400元
- 病假給薪:(36,000 / 30天 x 3天) / 2 = 1,800元
- 當月薪資:36,000 – 2,400 + 1,800 = 35,400元
因此,小明當月的薪資為35,400元。
總之,事假與病假的給薪規定大不同,請假前務必瞭解清楚,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喔!
假別 | 定義 | 給薪規定 | 備註 |
---|---|---|---|
事假 | 因個人事務需要請假,如搬家、參加婚禮等。 | 原則上不給薪,僱主可扣發當天工資。 | 公司福利好或勞資協議另有約定則例外。 |
病假 | 因生病或受傷需要休養而請的假。 |
|
需提供合格醫療證明,生理假併入病假計算,一年最多12天,比照病假規定可支半薪。 |
範例 | 月薪36,000元,請2天事假和3天病假(未住院)。 |
|
總之,事假與病假的給薪規定大不同,請假前務必瞭解清楚,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喔! |
這個表格包含了事假和病假的定義、給薪規定以及備註,並提供了一個薪資計算的範例。希望能幫助讀者更清楚地瞭解相關資訊。
事假與病假:差異、給薪與請假證明大揭密
搞懂事假和病假之間的差異,以及它們的給薪規定和請假證明要求,對勞工和僱主來說都至關重要。以下將深入探討這些關鍵面向,幫助大家更清楚瞭解自身權益和義務。
事假:預先安排,通常不給薪
- 定義:事假是指勞工因為個人事務(例如處理私事、參加活動等)而需要請的假。事假通常是可以預知的,勞工應儘早提出申請。
- 給薪:根據《勞工請假規則》,事假期間僱主可以不給付薪資。
- 請假證明:僱主可以要求勞工提供相關證明文件,以確認請假事由的真實性。例如,參加親友婚禮可以提供喜帖,處理搬家事宜可以提供租賃合約等。
- 天數限制:《勞工請假規則》第7條規定,一年內事假總天數不得超過14天。
若事假超過14天上限,則超過的部分可優先以特休抵扣,若無特休或特休已休完,超過部分則由勞資雙方協議。
病假:因病休養,給薪有條件
- 定義:病假是指勞工因生病或受傷而需要請假休養。病假通常是突發狀況,勞工應儘可能在第一時間通知僱主。
- 給薪:病假的給薪規定較為複雜,分為「普通傷病假」和「住院傷病假」:
- 普通傷病假:一年內未超過30天的部分,可享有半薪;超過30天的部分,則不給薪。
- 住院傷病假:住院期間的病假,以及因癌症或懷孕等特殊情況需要長期治療或安胎者,合併計算住院傷病假。
- 請假證明:勞工請病假時,必須提供合格醫療機構開立的診斷證明書。證明書上應明確記載就診日期、醫師診斷結果和建議休養天數。如果勞工無法提供有效的醫療證明,僱主有權不覈准病假。
請病假時,若當天沒有去看醫生,建議以事假申請。
請假證明的重要性與僱主權責
- 請假證明:不論事假或病假,僱主都有權要求員工提供相關證明文件。
- 僱主權責:僱主在收到員工的請假申請後,應審慎評估相關證明文件,並依據勞動法令做出合理決定。若僱主無正當理由拒絕員工的合法請假申請,將可能違反勞動基準法。
- 勞工義務:勞工有義務誠實告知請假原因,並提供真實有效的證明文件。若勞工提供虛假證明或詐欺請假,僱主有權依據工作規則或勞動契約進行懲處,甚至解僱。
- 無法立即提供證明:若員工因緊急情況無法立即提供請假證明,可先以口頭或通訊軟體告知僱主,事後再補辦請假手續。僱主不應在員工未完成請假程序前,逕自認定為曠職。
提醒大家,在請假時應遵守公司的請假規定,並與僱主保持良好溝通,以避免不必要的勞資爭議。如有任何疑問,建議諮詢專業的勞動法律師或相關機構,以確保自身權益。
事假與病假的差異與給薪規定結論
總而言之,事假與病假的差異與給薪規定是勞動權益中相當重要的一環。事假是因個人事務而請,通常不給薪;病假則因生病就醫,在一定天數內享有半薪。
身為勞工,應清楚瞭解自身請假權益,並在請假時遵守公司規定,提供相關證明文件。而身為僱主,則應建立完善的請假制度,保障勞工權益,避免勞資爭議。透過勞資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建立和諧健康的職場環境。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大家更清楚地瞭解事假與病假的差異與給薪規定,在職場上遇到相關問題時,能夠更懂得保障自己的權益。
事假與病假的差異與給薪規定 常見問題快速FAQ
Q1:事假和病假最大的差別是什麼?給薪上有什麼不同?
事假通常是因為個人事務而事先請的假,例如搬家或參加親友婚禮等,原則上是不給薪的。病假則是因為生病或受傷需要休養而請的假,一年內未超過30天的普通傷病假可享有半薪。住院病假也有半薪,但超過一年30天或住院超過規定的天數,則不給薪。簡單來說,事假通常無薪,病假在一定範圍內有半薪。
Q2:請病假需要提供什麼證明?如果當天沒看醫生,可以請病假嗎?
請病假通常需要提供合格醫療機構開立的診斷證明書,上面需明確記載就診日期、醫師診斷結果和建議休養天數。如果請病假當天沒有去看醫生,建議改以事假申請,否則僱主有權不覈准病假。
Q3:請事假會影響全勤獎金嗎?生理假算在哪一種假別?
請事假可能會影響全勤獎金,具體情況取決於勞資雙方的約定或公司規定。根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生理假屬於病假的一種,女性勞工每月可請一天生理假,一年最多 12 天,會併入病假計算,並比照病假規定,可支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