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絡電話

(02) 2720-9880

服務信箱

ctlm@ctlm.com.tw

一例一休制度解析:完整教學,搞懂實施方式與適用對象,不再霧煞煞!

一例一休制度解析:完整教學,搞懂實施方式與適用對象,不再霧煞煞!

「一例一休制度解析」一直是勞資雙方關注的焦點。這套制度的實施方式與適用對象,對企業的人力安排與勞工的權益影響深遠。許多人對例假日、休息日的定義,以及加班費的計算方式仍有許多疑問。

本文旨在透過深入淺出的方式,解析一例一休制度的具體實施方式,說明其適用對象,並針對常見的誤解進行釐清。多年來,我觀察到許多企業因不熟悉制度細節,在排班、薪資計算上出現錯誤,導致勞資爭議。因此,透徹理解一例一休,是企業合法營運、勞工保障權益的重要一步。

建議企業主及人資夥伴,除了詳閱法規條文外,更應參考相關的解釋函令及法院判決案例,才能更精準地掌握制度的運作。同時,也鼓勵勞工朋友們,瞭解自身的權益,如有疑問,可向勞工主管機關尋求協助,共同建立和諧的勞資關係。

這篇文章的實用建議如下(更多細節請繼續往下閱讀)

  1. 確認勞基法適用性: 立即至勞動部網站查詢「勞動基準法適用行業」公告,確認您的行業或職務是否適用勞基法及一例一休規定。若有疑問,請洽詢公司人資或當地勞工局,保障自身權益。
  2. 詳閱法規與函令: 除了閱讀勞動基準法條文,企業主及HR應主動搜尋並研讀相關解釋函令及法院判決案例,精準掌握一例一休的實務運作,避免錯誤排班及薪資計算,降低勞資爭議風險。
  3. 善用數位工具: 導入工時管理系統等數位工具,協助排班、計算加班費,並定期更新法規資訊。勞資雙方皆可透過這些工具更有效地管理工時,並確保符合一例一休規定。

一例一休制度解析:哪些行業與員工適用?

首先,讓我們先釐清一例一休的適用範圍。並非所有公司行號或所有職務都直接套用勞動基準法(簡稱勞基法)以及其中的一例一休規定。簡單來說,只要是屬於勞基法規範的行業和勞工,就受到一例一休的保障。但是,哪些行業和員工才適用呢?

哪些行業適用勞基法?

原則上,台灣多數行業都適用勞基法,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勞工都受到一例一休的保障。為了更清楚說明,以下列出幾種常見適用勞基法行業類別:

  • 農、林、漁、牧業
  •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 製造業
  • 營造業
  • 水電、煤氣業
  • 運輸、倉儲及通信業
  • 大眾傳播業
  • 金融及其輔助業,如銀行、證券業等
  • 資訊服務業
  • 觀光旅館業
  • 百貨公司
  • 餐飲業 (大部分)

若想確認您的行業是否適用勞基法,可至勞動部網站查詢「勞動基準法適用行業」的相關公告。

有哪些行業不適用勞基法?

雖然大部分行業適用勞基法,但仍有一些例外。這些例外行業,自然也就不受一例一休的規範。以下列出常見的不適用勞基法行業

  • 藝文業
  • 其他社會服務業
  • 人民團體
  • 國際機構及外國駐台機構
  • 未分類的其他餐飲業,例如路邊攤 (依行業標準分類第6版)
  • 家事服務業,如幫傭、管家等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公司主要業務適用勞基法,但若公司內有部分員工從事上述不適用勞基法行業,則該部分員工可能不適用勞基法。舉例來說,若一家科技公司聘請了家事服務人員,這位家事服務人員便不適用勞基法

哪些員工不適用勞基法?

除了行業別,部分工作者也不適用勞基法,包含:

  • 公立醫療院所 (技工、工友、駕駛人除外)
  • 公立社會福利機構 (技工、工友、駕駛人除外)
  • 依立法院通過之組織條例所設立基金會之工作者
  • 個人服務業中家事服務業之工作者
  • 私立各級學校的編制內教師、職員及編制外僅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
  • 國防事業工作者(非軍職者除外)
  • 醫療保健服務業的醫師(住院醫師除外)
  • 職業運動業的教練、球員、裁判人員
  • 未分類的其他組織(民意代表助理、依立法院通過之組織條例所設立基金會的工作者及大廈管理委員會等除外)
  • 事業單位的僱主、委任經理人、技術生、養成工、見習生、建教合作班的學生等

如果對於自身的工作是否適用勞基法有疑問,建議可向公司人資部門確認,或向當地勞工局洽詢,以保障自身權益。

瞭解一例一休的適用對象後,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討一例一休中,例假日與休息日的差異,幫助大家更清楚掌握相關規定。

一例一休制度解析:休息日、例假日傻傻分不清?

許多朋友常常搞不清楚休息日例假日的差異,這兩種都是勞工可以休息的日子,但實際上在法律的定義和僱主要求勞工出勤的條件上,卻有很大的不同。讓我用最簡單的方式,幫你釐清這兩個概念,保障自己的權益:

休息日與例假日的差異

簡單來說,例假日是強制性的休息,而休息日則具有彈性。

  • 例假日:

    例假日依照《勞動基準法》規定,每7天中至少要有1天是例假日例假日的目的是為了讓勞工有足夠的休息時間,以維護身心健康。因此,除非遇到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等特殊狀況,否則僱主不得要求勞工在例假日出勤。 即使在這些特殊情況下要求勞工出勤,僱主也必須支付雙倍工資並給予補休,且需要在24小時內向主管機關報備。簡單來說,例假日就是非必要不得上班的日子。

  • 休息日:

    休息日同樣是每7天中應有的一天,但相較於例假日休息日的出勤規定較為彈性。在勞資雙方協商同意的前提下,僱主可以要求勞工在休息日出勤,但必須按照《勞動基準法》的規定支付加班費休息日出勤的加班費計算方式較為複雜,與平日加班費不同,請務必確認清楚。簡單來說,休息日可以協商上班的日子。

條列式比較

為了更清楚地瞭解例假日休息日的區別,我整理了以下的比較表:

  • 出勤條件:
    • 例假日:僅限於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
    • 休息日:經勞資雙方協商同意即可。
  • 工資給付:
    • 例假日:需支付雙倍工資,並給予補休。
    • 休息日:依《勞動基準法》規定給付加班費。
  • 法源依據:
    • 例假日:《勞動基準法》第36條、第40條。
    • 休息日:《勞動基準法》第36條、第24條。

特別提醒:排班的七日週期

在安排例假日休息日時,務必注意七日週期的規定。 根據《勞動基準法》的規定,每七日為一週期,週期起始日由勞資雙方約定,且不得任意變更。 在這七日週期內,必須包含一個例假日和一個休息日。 僱主不能為了方便排班,而隨意調整週期,或是讓勞工連續工作超過六天。 舉例來說,如果勞資雙方約定以週一至週日為一週期,那麼就必須確保每週一至週日都各有一個例假日休息日。 更多的資訊可以參考勞動部全球資訊網

釐清例假日休息日的差異,不僅能幫助勞工朋友更瞭解自身的權益,也能幫助企業主在排班和工資計算上更加準確,避免觸法。 記住,例假日是強制休息,休息日則具有彈性,掌握這兩個原則,就能輕鬆搞懂一例一休!

一例一休制度解析:完整教學,搞懂實施方式與適用對象,不再霧煞煞!

一例一休制度解析.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一例一休制度解析:加班費怎麼算?範例說明!

一例一休制度下,加班費的計算方式相較以往更加複雜,許多企業主和勞工朋友常常感到困惑。別擔心,以下將詳細說明加班費的計算方式,並提供具體的範例,幫助您輕鬆搞懂加班費的算法。

加班費計算基礎:平日每小時工資額

首先,要了解加班費的計算基礎,就是平日每小時工資額。這個數字是計算加班費的基石。計算方式通常是將月薪除以30天,再除以8小時。 舉例來說,如果您的月薪是新台幣36,000元,那麼您的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就是 36,000 / 30 / 8 = 150 元。

休息日加班費計算方式

根據勞動基準法第24條,休息日的加班費計算方式如下:

  • 加班時數在2小時以內: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加給1又1/3(1.33)以上。
  • 加班時數超過2小時,但在8小時以內: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加給1又2/3(1.67)以上。
  • 加班時數超過8小時: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加給2又2/3 (2.67)以上。

範例:假設小明平日每小時工資額為150元,他在休息日加班6小時,那麼他的加班費計算如下:

  • 前2小時:150元 x 1.33 x 2小時 = 399元
  • 後4小時:150元 x 1.67 x 4小時 = 1002元
  • 總計:399元 + 1002元 = 1401元

因此,小明在休息日加班6小時,可以領到1401元的加班費。

例假日加班費計算方式

依照勞動基準法規定,除非有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否則不得使勞工在例假日工作。若因上述特殊原因必須於例假日出勤,則當日工資應加倍發給,並應給予勞工補休

範例: 假設小華的月薪是36,000元,他在例假日因公司發生緊急事件出勤8小時。除了當日工資照給外,公司還需額外支付一天的工資,並給予小華補休一天。

平日加班費計算方式

根據勞動基準法第24條,平日加班費計算如下:

  • 加班時數在2小時以內: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加給1又1/3(1.33)以上。
  • 加班時數超過2小時,但在4小時以內: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加給1又2/3(1.67)以上。

範例:假設小美平日每小時工資額為150元,她在平日加班3小時,那麼她的加班費計算如下:

  • 前2小時:150元 x 1.33 x 2小時 = 399元
  • 後1小時:150元 x 1.67 x 1 小時 = 250.5元
  • 總計:399元 + 250.5元 = 649.5元

因此,小美在平日加班3小時,可以領到649.5元的加班費。

特別注意事項

  • 加班費計算的最小單位: 加班費的計算,通常以分鐘為單位。
  • 勞動契約約定: 勞僱雙方可以在勞動契約中約定更高的加班費率,但不得低於勞動基準法的規定。
  • 相關法規查詢: 關於加班費的更詳細規定,您可以參考勞動部的勞動基準法及其相關解釋令。

掌握以上加班費的計算方式,不僅可以保障自己的權益,也能幫助企業主合法合規地管理工時與薪資,減少勞資爭議。

加班費計算方式總覽
加班類型 加班時數 計算方式 範例 (時薪150元) 備註
休息日 2小時以內 平日每小時工資額 x 1.33 150元 x 1.33 x 2小時 = 399元 (前2小時) 根據勞動基準法第24條
超過2小時,8小時以內 平日每小時工資額 x 1.67 150元 x 1.67 x 4小時 = 1002元 (後4小時)
超過8小時 平日每小時工資額 x 2.67
例假日 所有時數 當日工資加倍發給,並給予補休 月薪36,000元者,加發一日工資 除非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
平日 2小時以內 平日每小時工資額 x 1.33 150元 x 1.33 x 2小時 = 399元 (前2小時) 根據勞動基準法第24條
超過2小時,4小時以內 平日每小時工資額 x 1.67 150元 x 1.67 x 1 小時 = 250.5元 (第3小時)

一例一休制度解析:排班與工時管理的實用技巧

在瞭解了一例一休制度的基本概念、適用對象、以及加班費的計算方式後,如何有效地進行排班工時管理,是企業能否成功落實此制度的關鍵。不當的排班不僅可能造成勞資爭議,更可能影響員工的工作士氣與企業的生產力。因此,以下將提供一些實用的排班與工時管理技巧,幫助企業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達到最佳的營運效率。

建立明確的工時制度

首先,企業應建立一套明確的工時制度,並將其納入工作規則中。這套制度應清楚載明每日、每週的正常工時、休息時間、例假日、休息日、以及加班的相關規定。明確的工時制度不僅能讓員工清楚瞭解自己的權益,也能讓企業在排班時有所依循,避免不必要的爭議。您可以參考勞動部的「勞動基準法」,瞭解詳細的工時規定。

善用彈性工時制度

一例一休制度下,企業可以考慮採用彈性工時制度,以因應不同產業或職務的需求。彈性工時制度包括變形工時輪班制等,可以讓企業在符合勞基法規定的前提下,更靈活地安排員工的工作時間。例如,某些產業在特定季節或時段業務量較大,就可以透過變形工時將工時集中安排,並在淡季減少工時。不過,採用彈性工時制度需要經過勞資協商,並獲得員工的同意。關於彈性工時的詳細規定,您可以參考勞動部的相關解釋令。

運用數位工具輔助工時管理

現今有許多數位工具可以協助企業進行工時管理,例如工時打卡系統排班軟體等。這些工具可以自動記錄員工的工時、計算加班費、以及追蹤休假狀況,大大提升工時管理的效率與準確性。此外,透過數位工具,企業可以更容易地分析工時數據,瞭解員工的工作模式,並找出優化排班的可能性。

重視勞資溝通,建立良好關係

無論採用何種排班方式,勞資溝通都是非常重要的。企業應定期與員工溝通,瞭解他們的需求與想法,並在排班時盡可能地考量員工的意願。良

定期檢視與調整排班制度

一例一休制度的實施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企業應定期檢視與調整排班制度,以確保其符合最新的法令規定與企業的實際需求。同時,企業也應不斷地學習與成長,瞭解其他企業的成功經驗,並將其應用於自身的工時管理中。

排班注意事項

  • 例假日:原則上,每七天應有一天例假,除非有特殊狀況,不得任意更動。
  • 休息日:休息日可以在勞資雙方協商後安排上班,但需支付加班費。
  • 加班時數:加班時數需符合勞基法規定,避免超時工作。
  • 排班公告:排班表應提前公告,讓員工有充分的時間安排個人事務。

透過以上這些實用技巧,相信企業可以更有效地進行排班與工時管理,不僅符合法令規定,也能兼顧員工的權益與企業的營運效率。記住,合法合規勞資雙贏,纔是企業永續經營的基石。

一例一休制度解析結論

經過本文深入的「一例一休制度解析」,相信各位對於這套制度的實施方式、適用對象,以及相關的排班、加班費計算等細節,都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一例一休制度解析」並非只是單純的法規條文解讀,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實務上靈活運用,達到勞資雙贏的目標。

一例一休制度的實施,旨在保障勞工的權益,並提升企業的營運效率。然而,在實際執行中,許多企業常常面臨各種挑戰,例如排班困難、加班費計算複雜、勞資爭議等。因此,企業主及人資夥伴,除了詳閱法規條文外,更應積極學習相關的實務操作技巧,並善用數位工具輔助工時管理,纔能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勞工朋友們也應積極瞭解自身的權益,如有疑問,可隨時向公司人資部門或當地勞工局洽詢。透過勞資雙方的共同努力,建立和諧的勞資關係,才能讓一例一休制度發揮最大的效益,促進台灣勞動市場的健全發展。

希望透過這篇「一例一休制度解析」,能幫助大家不再對一例一休霧煞煞,並能在實際應用中更加得心應手,創造更美好的工作環境!

一例一休制度解析 常見問題快速FAQ

Q1: 哪些行業和員工適用一例一休制度?

一例一休制度主要適用於受《勞動基準法》(勞基法)規範的行業和員工。原則上,台灣多數行業都適用勞基法,例如農、林、漁、牧業、製造業、營造業、運輸業、餐飲業等。但也有部分行業不適用,例如藝文業、其他社會服務業、家事服務業等。此外,部分工作者,如公立醫療院所的部分人員、私立學校的編制內教師等,也不適用勞基法。如有疑問,建議向公司人資部門或當地勞工局洽詢。

Q2: 休息日和例假日有什麼不同?可以隨意調動嗎?

例假日是強制性的休息日,每7天中至少要有1天是例假日,除非遇到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等特殊狀況,否則僱主不得要求勞工在例假日出勤。即使出勤,也必須支付雙倍工資並給予補休,且需要在24小時內向主管機關報備。休息日同樣是每7天中應有的一天,但在勞資雙方協商同意的前提下,僱主可以要求勞工在休息日出勤,但必須按照《勞動基準法》的規定支付加班費。無論是例假日或休息日,在安排時務必注意七日週期的規定,不得任意變更週期或讓勞工連續工作超過六天。

Q3: 一例一休制度下,加班費該怎麼計算?有範例可以參考嗎?

加班費的計算方式取決於加班的日期(平日、休息日或例假日)和加班的時數。首先,需要計算平日每小時工資額。休息日的加班費計算方式較為複雜,需要根據加班時數分段計算,分別加給1又1/3或1又2/3以上。例假日除非有特殊狀況,否則不得加班,若因特殊原因出勤,則當日工資應加倍發給,並給予補休。平日加班則依照加班時數分別加給1又1/3或1又2/3以上。文章中提供了詳細的計算方式和具體範例,請仔細參考。

分享此篇文章
Facebook
Email
Twitter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