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絡電話

(02) 2720-9880

服務信箱

ctlm@ctlm.com.tw

一例一休勞檢重點檢查項目全攻略:工時、例假與休息日落實必學!

一例一休勞檢重點檢查項目全攻略:工時、例假與休息日落實必學!

「一例一休」施行後,勞檢的頻率與嚴格度都明顯提升。許多企業主與人資主管深感困擾,不知如何應對。其實,掌握勞檢的重點,並非難事。從過去的輔導經驗來看,工時、例假與休息日的落實,往往是勞檢時的重點檢查項目,也是企業最容易觸礁的地方。

要避免因「一例一休」相關規定而受罰,關鍵在於精確掌握工時計算、例假安排、以及休息日的定義與運用。許多企業忽略了工時紀錄的完整性、加班費計算的精確性,以及特休假排定的合理性,導致違規。建議企業除了詳讀法規之外,更應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例如:導入電子打卡系統,確保工時紀錄的準確性;建立加班申請流程,避免員工超時工作;以及定期檢視薪資結構,確保加班費計算符合規定。透過這些措施,不僅能有效降低勞檢風險,更能提升員工的權益保障與工作效率。

這篇文章的實用建議如下(更多細節請繼續往下閱讀)

  1. 工時精準記錄,導入數位化工具: 「一例一休」勞檢最看重工時紀錄的準確性。立即導入打卡鐘、門禁系統或手機APP等數位化工時管理工具,自動記錄員工出勤時間,避免人為疏失,確保加班費計算正確。系統需能提供完整的稽核軌跡,以備勞檢時查核。
  2. 例假休息日合法排定,避免違規: 檢視現行例假、休息日排班制度是否符合勞基法規定。確保例假非因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不得任意更動。休息日出勤需經勞工同意,並依法給予加班費。建立完善的休假管理制度,並定期檢視,避免觸礁。
  3. 薪資結構透明化,計算加班費要精準: 勞檢會仔細核對薪資結構與加班費計算。確保薪資明細清楚列出各項薪資項目,並依照平日、例假日、休息日等不同情況,正確計算加班費。定期檢視薪資結構,並與員工溝通,建立勞資和諧關係。

一例一休勞檢:工時紀錄,精準纔是王道!

各位中小企業主與人資主管,大家好!在勞動檢查中,工時紀錄絕對是重點中的重點!許多企業因為工時紀錄不夠精確,導致加班費計算錯誤,甚至是違反勞基法,遭受罰款。因此,建立一套完善且精準的工時紀錄系統,是企業合規的第一步,更是保障勞工權益的基礎。

為什麼工時紀錄如此重要?

  • 法規要求:勞動基準法明文規定,僱主應置備勞工出勤紀錄,並保存五年。
  • 加班費計算依據:工時紀錄是計算加班費的最主要依據,如果紀錄不實,將導致加班費計算錯誤,引發勞資爭議。
  • 勞檢重點:勞動檢查員會仔細核對工時紀錄,確認企業是否依法給予加班費例假休息日特休假

工時紀錄應包含哪些內容?

一份完整的工時紀錄應包含以下內容:

  • 員工姓名
  • 職稱
  • 出勤日期
  • 上下班時間
  • 實際工作時間
  • 加班時間(如有)
  • 請假紀錄(如有)
  • 休息時間
  • 經員工確認簽名或蓋章

常見的工時紀錄錯誤類型

在勞檢中,常見的工時紀錄錯誤類型包括:

  • 未記錄出勤時間:員工實際出勤,但未在工時紀錄上留下任何記錄。
  • 虛報或竄改工時:為了規避加班費,僱主或員工虛報或竄改工時紀錄。
  • 未記錄加班時間:員工有加班事實,但未在工時紀錄上明確記錄加班時間。
  • 工時紀錄與實際不符:工時紀錄與監視器畫面、門禁紀錄等證據不符。
  • 未經員工確認:工時紀錄未經員工確認,無法證明紀錄的真實性。

如何建立精準的工時紀錄系統?

要建立一套精準的工時紀錄系統,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 導入打卡系統:使用打卡鐘門禁系統手機APP等工具,自動記錄員工的出勤時間。
  • 建立工時紀錄表:設計簡單易懂的工時紀錄表,讓員工可以清楚記錄每日的工時。可以參考勞動部提供的工資清冊參考範例
  • 定期核對工時紀錄:人資部門應定期核對員工的工時紀錄,確認其準確性。
  • 請員工確認工時紀錄:在發放薪資前,請員工確認工時紀錄的內容,並簽名或蓋章。
  • 保存相關資料:除了工時紀錄外,也應保存相關的出勤證明文件,如請假單、加班申請單等。
  • 教育訓練:對員工進行教育訓練,讓他們瞭解工時紀錄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確記錄工時。

數位化工具的應用

現今市面上有許多數位化的工時管理工具,可以協助企業更有效地管理工時紀錄。這些工具通常具備以下功能:

  • 自動記錄出勤時間
  • 自動計算加班費
  • 產生報表
  • 線上請假
  • 員工自助查詢

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數位化工具,例如:差勤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HRM)等,以提高工時管理的效率與準確性。選擇時,請務必確認系統符合台灣的勞動法規,並能提供完整的稽覈軌跡,以備勞檢時查覈。

總之,精準的工時紀錄是企業合規的基石。透過建立完善的工時紀錄系統,不僅可以避免勞檢風險,更可以提升企業的勞資關係,創造更友善的職場環境。

一例一休勞檢重點檢查項目:例假與休息日,這樣排!

例假與休息日是「一例一休」的核心概念,也是勞檢時的重點項目。許多企業主或人資主管常常因為對相關規定不夠清楚,導致排班出現問題,進而觸犯勞基法。因此,正確排定例假與休息日,是企業在勞動法規遵循上非常重要的一環。以下將詳細說明例假與休息日的相關規定與注意事項,幫助您建立合規的排班制度。

例假與休息日的定義與區別

首先,我們必須清楚瞭解例假與休息日的定義與區別:

  • 例假: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每七日應至少有一日之例假。例假主要是讓勞工獲得充分休息,原則上不得要求勞工於例假日出勤。除非遇到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僱主才能要求勞工於例假日出勤,且必須給予加倍工資補假
  • 休息日:休息日是除了例假之外,讓勞工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在休息日,僱主可以要求勞工加班,但必須給予加班費,且加班時數計入每月加班總時數上限。

例假與休息日的排定原則

在排定例假與休息日時,企業應遵循以下原則:

  • 七休一原則:這是最基本的原則,也就是勞工每七日應至少有一日例假。
  • 例假安排彈性:在符合七休一原則下,例假並非一定要排在星期日。企業可與勞工協商,將例假安排在其他日期,但仍需確保勞工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 休息日安排彈性: 休息日的排定較為彈性,企業可根據營運需求與勞工協商排定。
  • 事先公告:排班表應事先公告,讓勞工清楚瞭解自己的工作與休息時間。

常見違規案例與應對方式

以下列舉常見的例假與休息日違規案例,並提供應對方式:

  • 未給予勞工例假:這是最常見的違規情況。企業應確保勞工每七日至少有一日例假,不得以任何理由剝奪勞工的例假。
    • 應對方式:立即檢視排班表,確保每位勞工都有符合規定的例假。
  • 未經勞工同意,擅自變更例假:變更例假應事先徵得勞工同意,不得片面變更。
    • 應對方式:與勞工充分溝通,取得其同意後再進行調整。
  • 要求勞工於例假日出勤,但未給予加倍工資與補假:除非遇到特殊情況,否則不得要求勞工於例假日出勤。若要求勞工於例假日出勤,應給予加倍工資與補假。
    • 應對方式:檢視加班費計算方式,確保符合勞基法規定。
  • 將休息日出勤視為正常工時:休息日出勤應視為加班,並給予加班費。
    • 應對方式:建立明確的加班申請與審核流程,並確實記錄勞工的加班時數。

實用工具與資源

為了幫助企業更好地遵循例假與休息日的相關規定,

提醒您: 勞動法規不斷更新,企業應隨時關注最新的法規動態,並適時調整相關政策與措施。若有任何疑問,建議諮詢專業的勞動法律師或顧問,以確保您的企業符合法規要求。

一例一休勞檢重點檢查項目全攻略:工時、例假與休息日落實必學!

一例一休勞檢重點檢查項目.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一例一休勞檢重點檢查項目:休息日加班費,算對了嗎?

休息日加班費的計算,是勞檢中企業最容易出錯的環節之一。許多企業主對於休息日的定義、加班費的計算方式不夠清楚,導致違規情況頻傳。究竟休息日加班費該如何正確計算?以下就來詳細

休息日的定義與加班前提

首先,我們需要釐清什麼是休息日。根據勞動基準法第36條,勞工每7日應有2日之休息,其中一日為例假,另一日則為休息日例假原則上不得要求勞工出勤,除非遇到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等特殊情況。而休息日則可在勞資雙方協商同意後安排出勤。

值得注意的是,僱主若要勞工於休息日出勤,必須事先徵得勞工的同意。若未經勞工同意,逕自要求出勤,即屬違法。

休息日加班費計算方式

休息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與平日加班不同,依照勞動基準法第24條第2項規定,其計算標準如下:

  • 工作時間在2小時以內者: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另再加給1又1/3(即1.34倍)。
  • 工作2小時後再繼續工作者: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另再加給1又2/3(即1.67倍)。
  • 工作超過8小時者: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另再加給2又2/3(即2.67倍)。

此外,休息日出勤的工資計算,未滿4小時以4小時計,超過4小時未滿8小時以8小時計,超過8小時則按實際工作時數計算。舉例來說,若勞工休息日實際工作3小時,仍需以4小時計算加班費。

計算範例

為了更清楚理解,我們來看一個計算範例:

假設小明的月薪為新台幣36,000元,推算平日每小時工資額為150元。某天小明在休息日出勤6小時,則其加班費計算方式如下:

  • 前2小時:150元 x 1.34 x 2 = 402元
  • 後4小時:150元 x 1.67 x 4 = 1,002元
  • 休息日加班費總計:402 + 1,002 = 1,404元

因此,小明當天休息日出勤6小時,可額外獲得1,404元的加班費

休息日加班時數上限

企業需要注意的是,休息日加班的時數也受到限制。根據勞動基準法第32條第2項規定,僱主延長勞工之工作時間,連同正常工作時間,一日不得超過12小時;延長之工作時間,一個月不得超過46小時。因此,休息日的出勤時數必須計入每月加班總時數的限制中。

常見違規案例與應對

休息日加班費的計算上,企業常見的違規態樣包括:

  • 未依規定加給加班費:未按照勞基法規定,給予勞工應有的休息日加班費
  • 低報平日每小時工資額:以較低的薪資計算加班費,損害勞工權益。
  • 未將休息日出勤時數計入每月加班總時數:導致勞工每月加班時數超標,違反勞基法
  • 強迫勞工於休息日出勤:未經勞工同意,強制要求於休息日工作。

為了避免觸法,建議企業主與人資主管務必詳讀勞動基準法相關規定,並確實按照法令計算休息日加班費。此外,應保留完整的出勤紀錄與薪資明細,以備勞檢時查覈。若對於法規有任何疑問,可向地方勞工主管機關尋求協助,確保企業的勞動條件符合法令要求。

一例一休勞檢重點檢查項目:休息日加班費
項目 說明 計算方式/規定
休息日定義 勞工每7日應有2日之休息,其中一日為例假,另一日則為休息日 例假原則上不得要求勞工出勤,休息日可在勞資雙方協商同意後安排出勤。
休息日出勤前提 僱主若要勞工於休息日出勤,必須事先徵得勞工的同意。 未經勞工同意,逕自要求出勤,即屬違法。
休息日加班費計算方式 依照勞動基準法第24條第2項規定:
  • 工作時間在2小時以內者: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另再加給1又1/3(即1.34倍)。
  • 工作2小時後再繼續工作者: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另再加給1又2/3(即1.67倍)。
  • 工作超過8小時者: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另再加給2又2/3(即2.67倍)。
休息日工資計算 未滿4小時以4小時計,超過4小時未滿8小時以8小時計,超過8小時則按實際工作時數計算。 例:實際工作3小時,仍需以4小時計算加班費。
計算範例 小明月薪36,000元(時薪150元),休息日出勤6小時。
  • 前2小時:150元 x 1.34 x 2 = 402元
  • 後4小時:150元 x 1.67 x 4 = 1,002元
  • 休息日加班費總計:402 + 1,002 = 1,404元
休息日加班時數上限 根據勞動基準法第32條第2項規定: 連同正常工作時間,一日不得超過12小時;延長之工作時間,一個月不得超過46小時。
常見違規案例
  • 未依規定加給加班費
  • 低報平日每小時工資額
  • 未將休息日出勤時數計入每月加班總時數
  • 強迫勞工於休息日出勤
建議 詳讀勞動基準法相關規定,確實按照法令計算休息日加班費。 保留完整的出勤紀錄與薪資明細,以備勞檢時查覈。 若對於法規有任何疑問,可向地方勞工主管機關尋求協助。

一例一休勞檢重點檢查項目:特休假,別輕忽!

特休假(特別休假)往往是勞檢中容易被忽略,卻也經常出錯的環節。許多企業主或人資主管,對於特休假的相關規定,例如給予的條件、排定的方式、未休完的處理等,並非完全瞭解,導致觸法風險。所以,你的公司特休假有符合勞基法規定嗎?是不是總是一知半解呢?現在就來看看特休假有哪些眉角吧!

特休假給予的條件與天數

首先,要確認員工是否符合特休假的給予條件。根據勞動基準法第38條,勞工在同一僱主或事業單位,繼續工作滿一定期間者,即應給予特別休假:

  • 工作滿6個月以上1年未滿者,3日。
  • 工作滿1年以上2年未滿者,7日。
  • 工作滿2年以上3年未滿者,10日。
  • 工作滿3年以上5年未滿者,每年14日。
  • 工作滿5年以上10年未滿者,每年15日。
  • 工作滿10年以上者,每滿一年加給一日,加至30日為止。

請務必依照員工到職日計算年資,並在符合條件時主動告知員工可開始排定特休。許多企業會誤以為是以曆年制計算,這是錯誤的觀念,容易造成短給特休的情況。

特休假的排定與協商

特休假的排定權原則上在勞工,但僱主可以與勞工協商排定。企業應建立明確的特休假申請流程,讓員工可以方便地提出申請。同時,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 不得強制員工於特定期間休假:除非經過勞工同意,否則僱主不能強制規定員工只能在淡季或特定時段休特休。
  • 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員工的特休申請:除非有影響公司營運的重大事由,否則僱主應尊重員工的休假權益。如果真的遇到人力調度困難,應與員工協商調整,而非直接拒絕。
  • 應保留員工排定特休的空間:不要將所有特休都排滿,應保留一定的彈性,讓員工可以因應突發狀況或個人需求安排休假。

未休完特休的處理方式

如果年度終結或契約終止時,員工仍有未休完的特休,僱主應將未休完的日數折算成工資給付給員工。折算工資的計算方式,應以員工未休假期間的工資為準。舉例來說,如果員工在年度終結前一個月的工資有所調整,應以調整後的工資來計算未休完特休的工資。

提醒: 根據勞動部相關函釋,經勞工同意遞延特休假至次年度者,如於次年度終結或契約終止時仍未休畢,僱主仍應發給工資。切勿以為遞延後就不用給付工資,以免觸法。

相關表單與紀錄

為了確保特休假管理的合規性,企業應建立完善的特休假相關表單與紀錄,包括:

  • 特休假申請單:記錄員工申請特休的日期、天數、事由等資訊。
  • 特休假排定表:記錄員工特休假的排定狀況,方便掌握員工的休假情形。
  • 特休假未休工資清冊:記錄未休完特休的日數與折算工資的金額,並經員工確認。
  • 出勤紀錄:作為核對特休假是否確實給予的依據。

這些表單與紀錄應妥善保存至少五年,以備勞檢時查覈。 企業可以參考勞動部提供的相關工具及範本,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特休假管理制度。

總之,特休假雖然看似簡單,但魔鬼藏在細節裡。企業主和人資主管應仔細研讀相關法規,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避免觸法風險,保障勞工權益。

一例一休勞檢重點檢查項目結論

各位企業主與人資主管,經過以上對於一例一休勞檢重點檢查項目的深入探討,相信您對於工時、例假、休息日及特休假等關鍵環節的注意事項,已經有了更清晰的理解。掌握這些一例一休勞檢重點檢查項目,並非僅僅為了應付勞動檢查,更是為了建立一個合規、友善且具競爭力的職場環境。

勞動法規的遵循是一項持續性的工作,需要企業不斷學習、檢視與改善。不要等到勞檢來臨才臨陣磨槍,平時就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並隨時關注法規的最新動態。透過精確的工時紀錄、合法的例休假安排、正確的加班費計算以及完善的特休假管理,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勞檢風險,更能提升員工的歸屬感與生產力,達到勞資雙贏的局面。

希望透過這篇一例一休勞檢重點檢查項目全攻略,能幫助您的企業在一例一休的框架下,順利運營,並為員工打造更美好的工作環境。記住,合規不是終點,而是企業永續發展的基石。

一例一休勞檢重點檢查項目 常見問題快速FAQ

Q1: 勞檢時,工時紀錄應該如何準備才能符合規定?

A: 工時紀錄必須包含員工姓名、職稱、出勤日期、上下班時間、實際工作時間、加班時間(如有)、請假紀錄(如有)、休息時間,並且經員工確認簽名或蓋章。建議導入打卡系統,定期核對,並保存相關出勤證明文件,如請假單、加班申請單等,至少五年。

Q2: 例假日與休息日有什麼不同?企業應該如何正確排班?

A: 例假是勞工每七日應至少有一日之休假,原則上不得要求出勤,除非遇到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且需給予加倍工資與補假。休息日則可在勞資雙方協商同意後安排加班,但必須給予加班費。排班應遵循七休一原則,事先公告,並尊重勞工意願,不得強迫變更例假或將休息日出勤視為正常工時。

Q3: 特休假在勞檢中需要特別注意什麼?如果員工未休完特休,公司該怎麼處理?

A: 務必依照員工到職日計算年資給予特休,建立明確申請流程,尊重員工休假權益,不得強制於特定期間休假或無故拒絕。年度終結或契約終止時,未休完的特休應折算工資給付,並保留特休假申請單、排定表、未休工資清冊等相關表單與紀錄至少五年。注意經勞工同意遞延的特休,如次年度仍未休畢,仍應給付工資。

分享此篇文章
Facebook
Email
Twitter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