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絡電話

(02) 2720-9880

服務信箱

ctlm@ctlm.com.tw

長照業職災與感染風險預防:照顧者必學!高效預防職業暴露與跌倒事故攻略

長照業職災與感染風險預防:照顧者必學!高效預防職業暴露與跌倒事故攻略

在長照領域,照顧服務員每天面臨著高強度的工作,因此長照業職災與感染風險預防至關重要。本文將聚焦於照顧者常見的職業暴露與跌倒事故,深入探討相關的預防措施。

身為在長照機構耕耘多年的職安與感染控制師,我深知照顧服務員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壓力和風險。長期彎腰、搬運、扶抱等動作容易造成肌肉骨骼傷害,而接觸住民的體液、分泌物等則可能增加感染風險。跌倒事故更是長照機構常見的意外事件,不僅可能造成照顧者自身的傷害,也可能影響住民的安全。

因此,本文將提供實用的預防策略,例如:如何正確使用移位輔具以減輕身體負擔、如何運用人因工程學原理改善工作流程、如何落實手部衛生與個人防護裝備的使用等。此外,我也會分享一些實際案例,讓大家更清楚瞭解如何將預防措施應用於日常工作中。

我的建議是,機構管理者應定期檢視工作環境,確保設備安全可用,並提供足夠的教育訓練,提升照顧服務員的風險意識與應變能力。照顧服務員則應積極學習相關知識,並將其應用於工作中,保護自己也保護住民。讓我們一起努力,打造一個更安全、更健康的長照環境。

這篇文章的實用建議如下(更多細節請繼續往下閱讀)

  1. 活用省力搬運技巧及輔具:照顧者應學習並應用正確的人體力學原理,如保持背部挺直、彎曲膝蓋、靠近被照顧者等。同時,善用移位機、移位腰帶等輔具,以減少肌肉骨骼的負擔,預防職業傷害。機構應定期提供相關訓練,強化照顧者的技能。
  2. 落實全面性的跌倒預防策略:長照機構應從環境評估、個案風險評估、運動介入、藥物評估等多方面著手,建立全面的防跌計畫。確保環境安全,並針對高風險個案提供個別化的預防措施,降低跌倒事故的發生率。
  3. 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流程及化學品安全管理:長照機構應建立完善的手部衛生、呼吸道衛生、環境清潔消毒等感染控制流程。同時,針對化學品危害建立應對策略,提供相關防護裝備,並定期進行教育訓練,提升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與應變能力,共同維護機構的安全與健康。

降低長照業職災風險:照顧者省力搬運技巧

在長照領域,照顧服務員(以下簡稱照服員)常常需要協助長者進行各種活動,像是從床上移動到輪椅、協助如廁、沐浴等等。這些看似日常的動作,如果沒有掌握正確的技巧,很容易對照服員的身體造成負擔,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肌肉骨骼傷害,像是腰背疼痛、椎間盤突出等職業災害。因此,學習並應用省力搬運技巧,不僅能保護照服員的健康,也能提升照顧品質,讓長者在安全的環境中獲得妥善的照護。

瞭解人體力學原理

想要省力搬運,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的人體力學原理。人體就像一個槓桿系統,重心的位置會影響施力的效果。當我們搬運重物時,如果能將重物盡量靠近身體的重心,就能減少身體的負擔。此外,利用腿部的肌肉,而不是腰背的力量,可以更有效地提起重物,降低腰部受傷的風險。因此,照顧者務必學習以下技巧:

  • 保持背部挺直: 搬運時避免彎腰駝背,保持脊椎的自然弧度,讓力量平均分散在整個背部。
  • 彎曲膝蓋: 提起重物時,彎曲膝蓋,蹲下身子,利用腿部肌肉的力量將重物抬起。
  • 靠近被照顧者: 盡可能靠近被照顧者,縮短力臂,減少腰背的負擔。
  • 利用身體重量: 運用身體的重量作為助力,例如在移動長者時,可以將身體重心稍微前傾,帶動長者的身體。
  • 避免扭轉身體: 搬運過程中避免扭轉身體,如果要轉向,應移動腳步,保持身體面向搬運方向。

善用輔具,事半功倍

除了人體力學技巧,善用輔具也能大大減輕搬運的負擔。市面上有許多專為長照設計的輔具,像是移位機、移位腰帶、移位滑墊等等,這些輔具可以協助照服員更輕鬆、安全地移動長者。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輔具:

  • 移位機: 移位機是一種電動或手動的設備,可以將長者從床上抬起,移動到輪椅或馬桶上。使用移位機可以完全避免徒手搬運,大幅降低照服員的受傷風險。
  • 移位腰帶: 移位腰帶是一種繫在長者腰部的寬腰帶,照服員可以握住腰帶上的把手,協助長者起身、站立或行走。移位腰帶可以提供更

    省力搬運技巧實例

    協助長者從床上坐起

    1. 將床頭搖高,讓長者呈現半坐臥姿勢。
    2. 站在長者身體一側,一手扶住長者的肩膀,另一手托住長者的膝蓋。
    3. 利用身體的重量,將長者輕輕帶起,同時引導長者用手支撐床面。
    4. 協助長者將雙腳移到床沿,使其坐在床邊。

    協助長者從床上移動到輪椅

    1. 將輪椅停放在靠近床邊的位置,並固定輪椅。
    2. 協助長者坐在床邊,雙腳踩穩地面。
    3. 使用移位腰帶,繫在長者腰部。
    4. 照服員雙手握住移位腰帶上的把手,保持背部挺直,彎曲膝蓋。
    5. 請長者盡可能用自己的力量站立,照服員協助支撐。
    6. 將長者轉身,使其面向輪椅。
    7. 慢慢將長者放下,使其坐在輪椅上。

    協助長者從輪椅移動到馬桶

    1. 將輪椅停放在靠近馬桶的位置,並固定輪椅。
    2. 協助長者將雙腳踩穩地面。
    3. 使用移位腰帶,繫在長者腰部。
    4. 照服員雙手握住移位腰帶上的把手,保持背部挺直,彎曲膝蓋。
    5. 請長者盡可能用自己的力量站立,照服員協助支撐。
    6. 將長者轉身,使其面向馬桶。
    7. 慢慢將長者放下,使其坐在馬桶上。

    定期訓練,強化技能

    省力搬運技巧需要不斷練習才能熟練掌握。長照機構應定期為照服員安排相關的訓練課程,提升他們的技能水平。此外,照服員也應主動學習新的知識和技巧,並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實踐和改進。透過持續的學習和訓練,照服員可以更有效地預防職業災害,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照顧工作是一項充滿挑戰但也非常有意義的職業。透過學習省力搬運技巧,照服員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提供更優質的照護服務,讓長者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中安享晚年。

    長照業職災與感染風險預防:跌倒事故全面預防

    跌倒事故是長照機構中最常見,也最容易被忽略的職災風險之一。無論是對住民或是照顧服務員,跌倒都可能造成嚴重的傷害,包括骨折、腦震盪,甚至死亡。因此,建立一套全面性的跌倒預防策略,對於保障長照機構內所有人的安全至關重要。以下將針對跌倒事故的預防,提供具體的措施與建議:

    一、環境安全評估與改善

    長照機構的環境安全直接影響跌倒的發生率。定期進行環境安全評估,找出潛在的危險因子,並加以改善,是預防跌倒事故的首要步驟。

    • 地面濕滑:
      • 問題:浴室、廚房、走廊等區域,容易因水漬、油漬或其他液體而變得濕滑。
      • 改善:
        • 定期清潔地面,保持乾燥。
        • 使用防滑地磚或鋪設防滑墊。
        • 加強排水系統,避免積水。
        • 及時清理溢出的液體。
    • 光線不足:
      • 問題:光線不足容易造成視線不良,增加跌倒的風險。
      • 改善:
        • 增加照明設備,確保室內光線充足。
        • 在走廊、樓梯等區域設置夜燈。
        • 定期檢查燈具,確保正常運作。
    • 障礙物:
      • 問題:電線、雜物、傢俱等障礙物,容易絆倒行人。
      • 改善:
        • 定期整理環境,清除雜物。
        • 固定電線,避免散落。
        • 將傢俱擺放在不妨礙通行的位置。
    • 不平整的地面:
      • 問題:地毯邊緣翹起、地板破損等,容易導致跌倒。
      • 改善:
        • 定期檢查地面,修補破損處。
        • 固定地毯邊緣,避免翹起。
        • 使用止滑墊固定地毯。

    二、個案風險評估與預防計畫

    除了環境安全,個案本身的健康狀況與活動能力,也是影響跌倒風險的重要因素。因此,針對每位住民進行個別化的風險評估,並制定相應的預防計畫,是預防跌倒事故的關鍵。

    • 病史與用藥:
      • 評估:
        • 是否有跌倒病史、慢性疾病(如關節炎、骨質疏鬆症、帕金森氏症等)、視力或聽力障礙。
        • 目前使用的藥物是否有副作用(如頭暈、嗜睡、姿勢性低血壓等)。
      • 預防:
        • 定期追蹤病史,調整用藥。
        • 提供視力或聽力輔具。
        • 與醫師或藥師討論用藥安全。
    • 活動能力:
      • 評估:
        • 平衡感、步態、肌力、關節活動度。
        • 是否需要使用輔具(如柺杖、助行器)。
      • 預防:
        • 提供適當的輔具,並教導正確使用方法。
        • 進行運動訓練,增強肌力與平衡感。
        • 鼓勵參與復健活動。
    • 認知功能:
      • 評估:
        • 是否具有認知障礙(如失智症)。
        • 是否瞭解跌倒的風險。
      • 預防:
        • 提供簡單易懂的指示。
        • 加強環境安全措施。
        • 定期提醒跌倒的風險。

    三、防跌設備的使用與維護

    適當的防跌設備可以有效降低跌倒的風險。長照機構應提供必要的防跌設備,並確保其正常運作與正確使用。

    • 扶手:
      • 用途:提供支撐,協助行走與站立。
      • 設置地點:走廊、浴室、樓梯等。
      • 注意事項:
        • 定期檢查是否穩固。
        • 高度是否適當。
    • 防滑墊:
      • 用途:增加地面摩擦力,防止滑倒。
      • 鋪設地點:浴室、廚房等。
      • 注意事項:
        • 定期清潔,保持乾燥。
        • 檢查是否平整,避免絆倒。
    • 床邊護欄:
      • 用途:防止住民從床上跌落。
      • 注意事項:
        • 定期檢查是否穩固。
        • 確保正確安裝與使用。
    • 警報系統:
      • 用途:在跌倒發生時,及時通知工作人員。
      • 類型:
        • 跌倒偵測器。
        • 緊急呼叫鈴。
      • 注意事項:
        • 定期檢查是否正常運作。
        • 教導住民如何使用。

    若想了解更多關於長照機構跌倒預防的相關資訊,可以參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長者防跌妙招」宣導資料。

    四、教育訓練與宣導

    提升住民、照顧服務員及相關專業人員的防跌意識知識,是預防跌倒事故的重要環節。定期舉辦教育訓練與宣導活動,可以讓大家瞭解跌倒的風險、預防措施與應變技巧。

    • 對住民:
      • 講解跌倒的風險與預防方法。
      • 示範如何正確使用輔具。
      • 鼓勵參與運動訓練。
    • 對照顧服務員:
      • 講解跌倒的風險評估與預防措施。
      • 示範如何協助住民安全行走與轉移。
      • 教導跌倒後的應變處理。
    • 對相關專業人員:
      • 講解跌倒的風險因素與評估工具。
      • 分享最新的防跌知識與技術。
      • 促進跨領域合作,共同預防跌倒。

    透過以上的全面性預防策略,長照機構可以有效降低跌倒事故的發生率,保障住民與工作人員的安全與健康。預防勝於治療,讓我們一起努力,打造一個更安全、更健康的長照環境!

    長照業職災與感染風險預防:照顧者必學!高效預防職業暴露與跌倒事故攻略

    長照業職災與感染風險預防.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長照業職災與感染風險預防:化學品危害應對策略

    在長照機構中,化學品的使用無可避免,從清潔劑、消毒液到藥品,都可能對照顧服務員的健康造成潛在威脅。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化學品危害應對策略至關重要。這不僅能保護照顧者的健康,也能確保住民的安全。

    化學品危害辨識與評估

    首先,我們需要辨識長照機構中可能存在的化學品危害。這包括:

    • 清潔劑與消毒劑: 常見如漂白水、酒精、清潔劑等,可能引起皮膚刺激、呼吸道不適。
    • 藥品: 藥品調劑、給藥過程中,可能接觸到化學藥品,長期接觸可能造成健康危害。
    • 其他化學品: 如除蟲劑、油漆等,若使用不當,可能造成中毒或其他健康問題。

    辨識出潛在危害後,接著進行風險評估。考量以下因素:

    • 化學品的危害性: 參考安全資料表(SDS),瞭解化學品的毒性、腐蝕性等。
    • 暴露途徑: 經由皮膚接觸、吸入、食入等途徑進入人體。
    • 暴露頻率與時間: 每天接觸化學品的次數與時間長短。
    • 個人防護裝備(PPE)的使用情況: 是否正確使用手套、口罩等防護裝備。

    透過風險評估,可以瞭解哪些化學品對照顧者構成較高的風險,進而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化學品安全管理措施

    建立完善的化學品安全管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危害風險:

    • 建立化學品清單與安全資料表(SDS): 將機構內所有化學品列成清單,並備妥最新的SDS。SDS是瞭解化學品危害性的重要工具,應讓所有照顧者都能方便查閱。可參考勞動部職安署的網站,查詢相關資訊。
    • 化學品儲存管理:
      • 將化學品儲存在陰涼、通風、乾燥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
      • 不同種類的化學品應分開存放,避免產生化學反應。
      • 化學品應使用原容器或有明確標示的容器儲存,避免誤用。
      • 定期檢查化學品容器是否破損或洩漏。
    • 化學品使用規範:
      • 依照SDS的指示,正確使用化學品。
      • 使用化學品時,務必穿戴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PPE),如手套、口罩、護目鏡等。
      • 避免在通風不良的環境中使用化學品。
      • 使用後,務必將容器蓋緊,並妥善存放。
    • 緊急應變措施:
      • 建立化學品洩漏或潑濺的處理程序。
      • 提供急救設備,如洗眼器、沖淋設備等。
      • 定期進行緊急應變演練,確保照顧者瞭解應變程序。

    個人防護裝備(PPE)的正確使用

    正確使用個人防護裝備是預防化學品危害的重要防線:

    • 手套: 選擇耐化學品材質的手套,如丁腈橡膠手套。使用前檢查手套是否有破損。
    • 口罩: 選擇能有效過濾化學氣體的口罩,如活性碳口罩。
    • 護目鏡: 保護眼睛免受化學品噴濺。
    • 防護衣: 在處理大量化學品時,穿著防護衣可以保護身體。

    重點提醒: PPE並非萬能,只能提供有限的保護。最重要的是遵守化學品安全使用規範,從源頭降低危害風險。

    教育訓練與宣導

    定期對照顧者進行化學品安全教育訓練,提升其風險意識與應變能力。訓練內容應包括:

    • 化學品危害辨識與評估。
    • 化學品安全管理措施。
    • 個人防護裝備(PPE)的正確使用。
    • 緊急應變程序。
    • 安全資料表(SDS)的查詢與解讀。

    除了教育訓練,平時也應透過海報、宣導單等方式,加強照顧者的安全意識。可參考勞動部職安署提供的相關宣導資料。

    總之,長照機構的化學品危害應對需要機構管理者、照顧服務員以及相關專業人員共同努力。透過完善的風險評估、安全管理措施、個人防護裝備的正確使用以及持續的教育訓練,纔能有效降低化學品危害風險,打造更安全、更健康的長照環境。

    長照業化學品危害應對策略
    項目 說明 重點
    化學品危害辨識與評估
    • 辨識:清潔劑、消毒劑、藥品、其他化學品(除蟲劑、油漆等)。
    • 風險評估:危害性(SDS)、暴露途徑、頻率/時間、PPE使用情況。
    參考SDS評估化學品危害性,瞭解暴露途徑與頻率。
    化學品安全管理措施
    • 建立化學品清單與SDS: 方便查閱。
    • 儲存管理:陰涼通風、分開存放、使用原容器、定期檢查。
    • 使用規範:依照SDS、穿戴PPE、通風環境、蓋緊容器。
    • 緊急應變措施:洩漏處理、急救設備、定期演練。
    SDS是重要工具,確保化學品儲存安全,使用時務必穿戴PPE。
    個人防護裝備(PPE)
    • 手套:耐化學品材質,如丁腈橡膠。
    • 口罩:能有效過濾化學氣體,如活性碳口罩。
    • 護目鏡:保護眼睛免受噴濺。
    • 防護衣:處理大量化學品時使用。
    PPE並非萬能,最重要的是遵守安全規範,降低危害風險。
    教育訓練與宣導
    • 訓練內容:危害辨識、安全管理、PPE使用、緊急應變、SDS查詢。
    • 透過海報、宣導單等方式加強安全意識。
    定期教育訓練提升風險意識,平時加強宣導。

    長照業職災與感染風險預防:呼吸道疾病防護指南

    呼吸道傳染病的威脅

    在長照機構中,呼吸道傳染病如流感、新冠肺炎(COVID-19)、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等,由於住民抵抗力較弱且群聚生活,容易發生群聚感染。對照顧者而言,頻繁與住民接觸,也增加了感染風險。因此,建立完善的呼吸道疾病防護機制至關重要。照顧者必須將呼吸道防護視為工作中的重要一環,才能保護自己、住民及整個機構的安全。

    個人防護裝備(PPE)的正確使用

    正確使用個人防護裝備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第一道防線。

    手部衛生:預防感染的基石

    手部是傳播病菌的重要媒介,因此,勤洗手是預防呼吸道感染最簡單卻也最有效的方法。照顧者應在以下時機洗手:

    • 接觸住民前後
    • 執行侵入性操作前後(如:更換尿管、傷口護理)
    • 接觸住民的呼吸道分泌物後
    • 穿脫個人防護裝備前後
    • 如廁後
    • 進食前

    洗手時,應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遵循「濕、搓、沖、捧、擦」的步驟,搓洗至少20秒。若無法取得清水和肥皂,可使用含酒精的乾洗手液。 參考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正確洗手步驟

    環境清潔與消毒

    定期清潔與消毒環境,能有效減少病菌的傳播。

    早期發現與通報

    早期發現呼吸道感染個案,能及早採取隔離措施,防止疫情擴散。照顧者應密切觀察住民的健康狀況,注意是否有以下症狀:

    • 發燒
    • 咳嗽
    • 流鼻涕
    • 喉嚨痛
    • 呼吸困難

    若發現住民出現以上症狀,應立即向護理師或相關負責人通報,並配合機構的感染管制措施。同時,鼓勵住民及工作人員接種流感疫苗及新冠疫苗,以提升群體免疫力。

    長照業職災與感染風險預防結論

    綜觀上述,我們深入探討了長照業職災與感染風險預防的重要性,從降低照服員的職業傷害,到預防住民受到感染的威脅,每一個環節都環環相扣,需要我們用心關注。我們不僅學習了省力搬運的技巧,減少肌肉骨骼的負擔;也瞭解瞭如何全面預防跌倒事故,從環境改善到個案管理,面面俱到。更重要的是,我們掌握了化學品危害的應對策略,以及呼吸道疾病的防護指南,為長照機構的安全築起一道堅固的防線。

    然而,預防工作並非一蹴可幾,它需要長照機構管理者、照顧服務員以及所有相關專業人員的共同努力。管理者應建立完善的制度與流程,提供充足的資源與支持;照顧服務員則應積極學習相關知識與技能,並將其應用於日常工作中,保護自己也保護住民。

    唯有透過不斷的學習、實踐與反思,才能真正提升長照業職災與感染風險預防的水平,打造一個更安全、更健康、更快樂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讓我們攜手合作,為長照機構的每一個住民和工作人員,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長照業職災與感染風險預防 常見問題快速FAQ

    1. 照顧服務員在協助長者移動時,如何才能更省力並避免受傷?

    照顧服務員在協助長者移動時,應遵循以下幾點以確保省力並預防受傷:

    • 瞭解人體力學原理: 保持背部挺直、彎曲膝蓋、靠近被照顧者,並利用身體重量。
    • 善用輔具: 使用移位機、移位腰帶等輔具,可以大幅減輕身體負擔。
    • 掌握技巧: 學習正確的協助長者從床上坐起、移動到輪椅或馬桶的步驟。
    • 定期訓練: 長照機構應定期提供相關訓練課程,提升照顧服務員的技能水平。

    2. 長照機構如何有效地預防住民和工作人員的跌倒事故?

    長照機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全面預防跌倒事故:

    • 環境安全評估與改善: 確保地面乾燥防滑、光線充足、通道無障礙物,並修補不平整的地面。
    • 個案風險評估與預防計畫: 針對每位住民進行個別化的風險評估,並制定相應的預防計畫,考量病史、用藥、活動能力和認知功能等因素。
    • 防跌設備的使用與維護: 提供扶手、防滑墊、床邊護欄等防跌設備,並定期檢查和維護。
    • 教育訓練與宣導: 提升住民、照顧服務員及相關專業人員的防跌意識與知識,並鼓勵接種疫苗。

    3. 在長照機構中,照顧服務員如何應對化學品危害,保護自身安全?

    為了應對化學品危害,照顧服務員應:

    • 辨識化學品危害: 瞭解清潔劑、消毒劑、藥品等化學品的潛在風險。
    • 安全管理措施: 熟悉化學品清單與安全資料表(SDS),遵循儲存和使用規範。
    • 正確使用個人防護裝備(PPE): 穿戴耐化學品材質的手套、口罩、護目鏡等。
    • 接受教育訓練: 定期參加化學品安全教育訓練,提升風險意識與應變能力。
    • 呼吸道疾病防護: 正確使用個人防護裝備,包括口罩、面罩及手套等。
    • 手部衛生: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洗至少20秒。
    • 環境清潔與消毒: 定期清潔與消毒環境,能有效減少病菌的傳播。
    • 早期發現與通報: 早期發現呼吸道感染個案,能及早採取隔離措施,防止疫情擴散,並鼓勵接種疫苗。
分享此篇文章
Facebook
Email
Twitter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