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絡電話

(02) 2720-9880

服務信箱

ctlm@ctlm.com.tw

違反勞動條件可能面臨的刑責:企業主必知! 揭露嚴重違規的刑法風險

違反勞動條件可能面臨的刑責:企業主必知! 揭露嚴重違規的刑法風險

當企業面對日趨嚴格的勞動法規,瞭解違反勞動條件可能面臨的刑責至關重要。別輕忽,某些看似單純的疏忽,例如未依法給付加班費,或是忽視勞工安全,都可能涉及刑法風險,進而影響企業負責人的人身自由。

因此,深入解析嚴重違規可能觸犯刑法的情況,是企業主必須重視的課題。除了罰鍰之外,惡意積欠工資、強迫超時工作,甚至因過失導致勞工發生職災,都可能觸及刑法,例如妨害自由罪、過失致死罪或過失傷害罪。切記,即使並非故意,若因疏忽未盡注意義務,仍可能面臨刑事責任。

身為勞動法領域的法律顧問,我經常提醒企業主,預防勝於治療。建立完善的勞動契約、確保勞工權益、提供安全的勞動環境,不僅是企業社會責任,更是避免觸法的根本之道。定期檢視企業的勞動制度,積極與員工溝通,並尋求專業法律諮詢,纔能有效降低違反勞動條件可能面臨的刑責風險。

這篇文章的實用建議如下(更多細節請繼續往下閱讀)

  1. 立即檢查薪酬制度:確保您的企業完全符合勞動基準法,特別是加班費的計算與給付。長期或惡意積欠工資,不僅有行政罰鍰,更可能觸犯刑法第281條妨害自由罪或詐欺罪。建立明確透明的薪酬制度,並將相關規定載明於勞動契約中,是避免刑責的第一步。
  2. 重視勞工安全與健康:除了薪資,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至關重要。若因疏忽未盡注意義務,導致勞工發生職災,即使非故意,也可能面臨過失致死或過失傷害的刑事責任。定期檢視工作場所安全,提供足夠的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並確保勞工依法投保勞健保,以降低風險。
  3. 建立良好勞資溝通管道:預防勝於治療。與員工保持良好溝通,瞭解他們的需求,並建立暢通的勞資溝通管道,能及時化解潛在的勞資爭議。若不幸發生勞資爭議,應積極尋求法律協助,儘早解決問題,避免事態擴大,甚至觸犯刑法。誠信經營,以人為本,是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

未依規定給付工資:違反勞動條件的刑責

未依規定給付工資,是企業主最常面臨的勞動爭議之一,也是勞動檢查的重點項目。許多企業主可能認為,只要事後補發工資就沒事了,但實際上,惡意或長期積欠工資,不僅會面臨行政罰鍰,情節嚴重者,甚至可能觸犯刑法,需要負擔刑事責任。這絕對是企業主必須嚴正以待的議題。

積欠工資可能觸犯的刑法條文

根據我國刑法,企業主積欠工資可能觸犯的法條主要有以下幾個:

  • 刑法第281條:妨害自由罪

    此條文規範以強暴、脅迫等非法手段,妨礙他人行使權利。若企業主以不正當手段,如扣押員工證件、限制人身自由等方式,迫使員工接受低於法定標準的工資或不支付工資,可能構成妨害自由罪。例如,僱主威脅勞工「不接受這個薪水就別想離開」,就可能觸犯此罪。

  • 刑法第339條:詐欺罪

    若企業主一開始就抱持詐欺意圖,例如,假意招聘員工,卻從未打算支付工資,或者以虛報公司財務狀況等方式,使員工誤信公司經營困難而接受低薪,最終積欠工資不還,可能構成詐欺罪。這種情況下,企業主不僅要賠償員工的損失,還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常見的違規情節與刑事責任

以下列舉幾種常見的未依規定給付工資情節,以及可能面臨的刑事責任:

  • 未依勞動基準法規定給付加班費

    勞動基準法明文規定,勞工加班應給予加班費。若企業主長期、 систематически拒絕給付加班費,甚至竄改出勤紀錄,情節嚴重者,可能構成刑法第281條的妨害自由罪。此外,企業還可能面臨勞動檢查,並被處以高額罰鍰。

  • 惡意積欠工資,導致勞工生活困難

    若企業主明知公司有能力支付工資,卻惡意拖欠,導致勞工及其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甚至無力支付醫療費用、子女教育費用等,可能被認定為情節重大,進而面臨刑事責任。此時,檢察官可能會主動介入調查,並將企業主移送法辦。

  • 以不實理由扣發工資

    除非有法律明文規定或經過勞工同意,否則企業主不得任意扣發工資。若企業主捏造事由、無故扣發工資,不僅違反勞動基準法,情節嚴重者,也可能觸犯刑法。例如,僱主聲稱員工工作表現不佳,卻拿不出具體證據,便逕自扣發工資,就可能構成違法行為。

企業如何避免因未給付工資而觸犯刑責

為了避免因未依規定給付工資而惹上刑事官司,企業主應注意以下幾點:

  • 確實遵守勞動基準法等相關法規

    企業主應深入瞭解勞動基準法關於工資給付的規定,包括工資的定義、給付方式、給付時間、加班費計算方式等。如有疑問,應諮詢專業律師或勞動顧問,確保自身行為符合法律規範。

  • 建立完善的薪酬制度

    建立明確、透明的薪酬制度,並將相關規定載明於勞動契約中。薪酬制度應包括基本工資、加班費、獎金、津貼等各項給付項目的計算方式及發放時間。

  • 保留完整的出勤紀錄及工資明細

    企業應詳實記錄勞工的出勤狀況,並保存完整的工資明細表,以便日後查覈。出勤紀錄應包括勞工的上下班時間、加班時數、請假狀況等。工資明細表應列明各項給付項目的金額及計算方式。

  • 與勞工保持良

    企業主務必重視工資給付的相關規定,切勿以身試法。若不幸發生勞資爭議,應積極尋求法律協助,儘早解決問題,避免事態擴大,甚至觸犯刑法,不僅損害企業形象,也可能讓自己身陷囹圄。

    強迫超時工作:違反勞動條件可能面臨的刑責

    強迫勞工超時工作不僅違反勞動基準法,情節嚴重者,更可能觸犯刑法,僱主不可不慎。 台灣勞動基準法對於工時有明確規範,旨在保障勞工的休息權益。然而,部分企業為了追求利潤,常以各種手段,迫使勞工超時工作,這不僅損害勞工的身心健康,也可能讓企業主身陷囹圄。

    常見的強迫超時工作手段:

    • 口頭或書面要求:直接要求勞工在正常工時外加班,未經勞工同意或未依法給予加班費。
    • 變相強迫:以績效考覈、考評等方式,暗示或迫使勞工不得不加班,以達到工作目標。
    • 工作量過大:故意分配過多的工作量,使勞工在正常工時內無法完成,必須加班才能完成。
    • 未經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即使經過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但若超時工作損害勞工健康,仍可能面臨法律責任。

    強迫超時工作可能觸犯的法律:

    • 勞動基準法: 違反勞動基準法第32條關於延長工時的規定,可能面臨行政罰鍰。根據勞動基準法,僱主若違反相關規定,可處新台幣2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
    • 刑法第304條:強制罪,以強暴、脅迫使人行無義務之事或妨害其行使權利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若僱主以暴力、脅迫等手段強迫勞工超時工作,例如限制人身自由、言語威脅等,可能構成刑法強制罪。
    • 刑法第281條:妨害自由罪, 違法剝奪或限制他人行動自由者,可能觸犯刑法第281條,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雖然此條文較常應用於非法解僱或限制離職等情況,但若僱主以不正當手段,如扣留證件、限制出入等方式,強迫勞工留在公司加班,也可能構成此罪。

    真實案例警示:

    曾有案例,僱主長期要求員工無償加班,甚至以解僱相逼,導致員工身心俱疲。最終,勞工向勞工局申訴,並提出刑事告訴,檢察官認定僱主行為涉及強制罪及違反勞動基準法,依法提起公訴。這個案例警惕企業主,切勿以身試法,漠視勞工權益。

    企業如何避免強迫超時工作的刑事風險:

    • 建立完善的工時管理制度: 明確規範正常工時、加班申請流程、加班費計算方式等,並確實執行。
    • 尊重勞工意願: 加班應以勞工自願為原則,不得強迫或變相強迫。
    • 依法給付加班費: 按照勞動基準法規定,如實給付加班費,不得以任何名義剋扣或延遲給付。
    • 提供足夠的休息時間: 確保勞工有足夠的休息時間,避免過勞。
    • 建立暢通的勞資溝通管道: 鼓勵勞工反映工作上的問題,及時解決勞資爭議。
    • 定期進行勞動法規教育訓練: 提升企業主管及人資人員的勞動法規意識,避免因不瞭解法律而觸法。

    企業主應將勞工視為重要的資產,而非榨取利潤的工具。 只有建立合規、健康的勞動環境,才能吸引並留住優秀人才,實現企業的永續發展。

    違反勞動條件可能面臨的刑責:企業主必知! 揭露嚴重違規的刑法風險

    違反勞動條件可能面臨的刑責.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未提供安全工作環境:違反勞動條件的刑責

    確保勞工在安全的環境中工作是企業主最基本的責任。根據職業安全衛生法,僱主有義務提供符合安全標準的工作場所,並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以避免勞工遭受職業災害。如果僱主未能履行這些義務,導致勞工傷亡,不僅可能面臨民事賠償,更可能觸犯刑法

    未提供安全工作環境的具體違規行為

    以下列舉幾種常見的未提供安全工作環境的違規行為,這些行為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刑事責任

    • 未設置必要的安全防護設備:例如,在高處作業未設置施工架安全網安全護欄,導致勞工墜落;在有噪音的環境中,未提供耳塞耳罩等防護設備,導致勞工聽力受損;在有粉塵或有害氣體的環境中,未提供防塵口罩呼吸防護具,導致勞工呼吸道疾病。
    • 未提供適當的安全教育訓練:沒有對新進員工或變更工作內容的員工進行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導致他們不熟悉工作場所的潛在危害和安全操作規程。
    • 未定期檢查和維護設備:未定期檢查和維護機械設備電氣設備等,導致設備故障或損壞,造成工安事故。
    • 未建立完善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制度:沒有建立安全衛生管理計畫,沒有設置安全衛生委員會,沒有定期進行風險評估,導致安全管理疏漏。
    • 未提供安全的工作程序或標準作業程序:沒有針對高風險作業制定安全工作程序標準作業程序,導致勞工在操作過程中發生意外。

    未提供安全工作環境可能觸犯的刑法條文

    若企業主未提供安全工作環境,導致勞工發生職業災害,可能觸犯以下刑法條文:

    • 刑法第276條:過失致死罪

      如果因為僱主的疏忽,未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導致勞工死亡,僱主可能面臨過失致死罪的指控。根據刑法第276條過失致死罪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例如,某工廠未定期檢修機械設備,導致設備故障,造成勞工操作時被機械絞死,工廠負責人就可能被依過失致死罪起訴。

    • 刑法第284條:過失傷害罪

      如果因為僱主的疏忽,未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導致勞工受傷,僱主可能面臨過失傷害罪的指控。根據刑法第284條過失傷害罪可處六個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若導致勞工重傷,則可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例如,某餐廳地面濕滑,但未設置防滑措施,導致員工滑倒骨折,餐廳負責人就可能被依過失傷害罪起訴。

    • 職業安全衛生法第40條:違反應有必要安全衛生設備及措施規定致生職業災害罪

      根據職業安全衛生法第40條,僱主若違反該法第6條第1項或第16條第1項的規定,也就是未設置必要的安全衛生設備及措施,導致勞工死亡,將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若行為人是法人,除了處罰該法人的負責人外,也會對該法人科以罰金。

    真實案例分享

    為了讓讀者更瞭解未提供安全工作環境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以下分享一個真實案例:

    某營造公司在進行高樓建築工程時,依規定設置安全護網,導致一名工人在高空作業時不慎墜落身亡。事後,檢察官認定該營造公司負責人善盡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責任,依過失致死罪將其起訴,最終法院判處該負責人有期徒刑,並科以罰金。此外,勞動主管機關也對該營造公司處以高額罰鍰,並勒令停工。

    這個案例警示企業主,安全工作環境是保障勞工生命安全最基本的要素。任何對安全的輕忽,都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悲劇,並讓企業主付出沉重的法律代價。

    企業如何防範刑事責任?

    要避免因未提供安全工作環境而面臨刑事責任,企業主應採取以下措施:

    • 建立完善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制度:根據企業的規模和性質,制定安全衛生管理計畫,設置安全衛生組織,定期進行風險評估,並落實安全管理措施。
    • 提供充分的安全教育訓練:對所有員工進行安全衛生教育訓練,確保他們瞭解工作場所的潛在危害和安全操作規程,並定期進行複訓。
    • 提供必要的安全防護設備:根據工作場所的危害特性,提供員工必要的安全防護設備,如安全帽安全帶護目鏡耳塞防塵口罩等,並確保員工正確使用。
    • 定期檢查和維護設備:定期檢查和維護機械設備電氣設備等,確保設備的安全運行。
    • 制定安全的工作程序和標準作業程序:針對高風險作業,制定安全工作程序標準作業程序,並要求員工嚴格遵守。
    • 加強巡檢和監督:定期巡檢工作場所,及時發現和排除安全隱患,並加強對員工安全行為的監督。
    • 投保勞工保險和意外險:為員工投保勞工保險意外險,以保障員工在發生職業災害時能夠獲得應有的賠償。
    • 熟悉職業安全衛生法規:隨時關注職業安全衛生法規的最新修訂,確保企業的安全管理措施符合法規要求。

    總之,企業主必須將安全視為首要任務,建立完善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制度,並嚴格執行,纔能有效預防職業災害的發生,保障勞工的生命安全,並避免觸犯刑法

    未提供安全工作環境:違反勞動條件的刑責
    主題 內容
    基本責任 企業主有義務提供符合安全標準的工作場所,並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以避免勞工遭受職業災害。
    常見違規行為
    • 未設置必要的安全防護設備:如施工架、安全網、耳塞、防塵口罩等。
    • 未提供適當的安全教育訓練:導致員工不熟悉工作場所的潛在危害。
    • 未定期檢查和維護設備:導致設備故障或損壞。
    • 未建立完善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制度:沒有安全衛生管理計畫、安全衛生委員會、風險評估。
    • 未提供安全的工作程序或標準作業程序:導致勞工在操作過程中發生意外。
    可能觸犯的刑法條文
    • 刑法第276條:過失致死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因疏忽未提供安全工作環境,導致勞工死亡)
    • 刑法第284條:過失傷害罪:處六個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若導致勞工重傷,則可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因疏忽未提供安全工作環境,導致勞工受傷)
    • 職業安全衛生法第40條:違反應有必要安全衛生設備及措施規定致生職業災害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未設置必要的安全衛生設備及措施,導致勞工死亡)
    真實案例 某營造公司因未設置安全護網,導致工人墜落身亡,負責人被依過失致死罪起訴判刑,公司被處以高額罰鍰並勒令停工。
    如何防範刑事責任
    • 建立完善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制度:制定安全衛生管理計畫,設置安全衛生組織,定期進行風險評估。
    • 提供充分的安全教育訓練:確保員工瞭解工作場所的潛在危害和安全操作規程。
    • 提供必要的安全防護設備:如安全帽、安全帶、護目鏡、耳塞、防塵口罩等。
    • 定期檢查和維護設備:確保設備的安全運行。
    • 制定安全的工作程序和標準作業程序:針對高風險作業。
    • 加強巡檢和監督:及時發現和排除安全隱患。
    • 投保勞工保險和意外險:保障員工在發生職業災害時能夠獲得應有的賠償。
    • 熟悉職業安全衛生法規:確保安全管理措施符合法規要求。

    未依法投保勞健保:違反勞動條件可能面臨的刑責

    除了未按時給付工資、強迫勞工超時工作,以及未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外,未依法為員工投保勞工保險與全民健康保險,也是企業主常忽略,但可能觸犯刑責的重大違規行為。勞工保險與全民健康保險是保障勞工基本權益的重要社會安全網,僱主依法為員工投保,不僅是法律義務,更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若不幸發生勞工權益受損,僱主可能需要負擔相關賠償。

    未依法投保勞健保可能面臨的法律責任

    根據台灣的勞工保險條例全民健康保險法,僱主有義務為符合條件的員工投保勞工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若僱主未依規定辦理,將面臨以下法律責任:

    • 行政罰鍰:
      • 勞工保險:根據勞工保險條例第72條,投保單位未為其所屬勞工辦理投保手續者,按自僱用之日起,至參加保險之前一日或勞工離職日止應負擔之保險費金額,處4倍罰鍰。
      • 全民健康保險:依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84 條,投保單位未依規定為所屬被保險人或其眷屬辦理投保手續者,除追繳保險費外,並按應繳納之保險費,處以二倍至四倍之罰鍰。
    • 民事賠償責任:
      • 勞工保險: 勞工因此所受的損失,應由投保單位依勞工保險條例的給付標準賠償。例如,勞工若因職災導致傷病、失能或死亡,卻因僱主未投保勞保而無法獲得相關給付,僱主必須負擔賠償責任。
      • 全民健康保險: 勞工若因僱主未投保健保而無法享有醫療給付,可依民法第184條侵權行為規定,向僱主請求損害賠償。
    • 刑事責任:
      • 詐欺罪: 實務上曾有僱主因長期未替勞工投保勞工保險,導致勞工發生職災後無法獲得應有的保障,最終負責人被檢察官依刑法詐欺罪起訴的案例。
      • 業務登載不實罪: 僱主若在申報勞健保資料時,有高薪低報或以其他不實方式登載,可能觸犯刑法第215條業務登載不實罪、第216條行使業務上登載不實文書罪。

    常見的違規情節與案例

    以下列舉幾種常見的未依法投保勞健保的違規情節,並佐以案例

    企業如何避免觸犯相關刑責?

    為了避免因違反勞健保相關規定而面臨刑責,企業主應採取以下措施:

    • 確實為所有符合條件的員工投保勞健保: 務必在員工到職當日辦理加保手續,並依員工的實際薪資如實申報投保金額。
    • 定期檢查勞健保投保狀況: 定期檢視員工的勞健保投保資料,確認是否與實際情況相符。
    • 諮詢專業人士: 如對勞健保相關規定有任何疑問,應諮詢專業律師或勞資顧問,以確保符合法令要求。
    • 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薪酬福利制度、出勤管理制度等,以減少違規風險。

    企業主應將遵守勞動法規視為企業經營的重要一環,透過建立合規的勞動制度,保障勞工權益,才能建立良好的勞資關係,提升企業的永續發展能力。若想了解更多勞健保相關資訊,可以參考勞動部官方網站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網站。

    違反勞動條件可能面臨的刑責結論

    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企業追求卓越的同時,更應時刻謹記違反勞動條件可能面臨的刑責。本文深入探討了未依規定給付工資、強迫超時工作、未提供安全工作環境,以及未依法投保勞健保等常見違規行為,並揭示了這些行為可能觸犯的刑法風險。

    預防勝於治療,這句話在勞動法領域同樣適用。企業應主動建立完善的勞動制度,包括制定明確的勞動契約、提供合理的薪酬福利、營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並確保所有員工都能享有應有的勞動保障。同時,也應積極與員工溝通,瞭解他們的需求,並建立暢通的勞資溝通管道,及時化解潛在的勞資爭議。

    誠信經營,以人為本,是企業獲得成功的關鍵。唯有真正尊重勞工權益,將員工視為重要的資產,才能建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吸引優秀人才,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切勿輕忽違反勞動條件可能面臨的刑責,讓我們共同努力,建立一個更公平、更健康的勞動環境,實現企業與勞工雙贏的局面。

    違反勞動條件可能面臨的刑責 常見問題快速FAQ

    Q1: 企業積欠員工工資,最嚴重會面臨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A: 除了行政罰鍰之外,惡意或長期積欠工資,情節嚴重者,可能觸犯刑法。常見的刑法條文包含刑法第281條的妨害自由罪(若以不正當手段迫使員工接受低於法定標準的工資或不支付工資),以及刑法第339條的詐欺罪(若一開始就抱持詐欺意圖,假意招聘員工,卻從未打算支付工資)。嚴重的話,負責人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Q2: 僱主強迫員工超時工作,除了罰鍰,還有可能觸犯刑法嗎?

    A: 是的,強迫超時工作不僅違反勞動基準法,情節嚴重者可能觸犯刑法。如果僱主以暴力、脅迫等手段強迫勞工超時工作,例如限制人身自由、言語威脅等,可能構成刑法第304條的強制罪。此外,如果以不正當手段扣留證件、限制出入等方式強迫勞工加班,也可能構成刑法第281條的妨害自由罪。因此,企業應該尊重勞工意願,不可強迫或變相強迫加班,並依法支付加班費,提供足夠的休息時間。

    Q3: 企業若未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導致勞工發生職災,會面臨什麼樣的刑事責任?

    A: 如果因為僱主的疏忽,未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導致勞工發生職業災害,可能觸犯刑法。例如,導致勞工死亡,僱主可能面臨刑法第276條的過失致死罪;導致勞工受傷,僱主可能面臨刑法第284條的過失傷害罪。此外,還可能違反職業安全衛生法第40條,面臨相關刑責。因此,企業必須將安全視爲首要任務,建立完善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制度,並嚴格執行,纔能有效預防職業災害的發生,保障勞工的生命安全,並避免觸犯刑法。

分享此篇文章
Facebook
Email
Twitter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