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絡電話

(02) 2720-9880

服務信箱

ctlm@ctlm.com.tw

物流業搬運相關職災應對:肌肉骨骼傷害預防與事故後流程完整指南

物流業搬運相關職災應對:肌肉骨骼傷害預防與事故後流程完整指南

物流業在搬運作業中潛藏著不少職業災害風險,特別是肌肉骨骼方面的傷害,這不僅影響員工的健康,也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營運效率。「物流業搬運相關職災應對」的核心就在於預防勝於治療。

這份指南將深入探討如何有效地預防肌肉骨骼傷害,並提供事故發生後的應對流程。從人因工程的角度出發,我們會檢視搬運作業中的潛在風險,例如不正確的搬運姿勢、過重的負荷,以及重複性的動作。透過改善工作站設計、提供適當的輔具,並教育員工正確的搬運技巧,我們能大幅降低傷害發生的機率。

我建議,除了硬體設備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個安全至上的企業文化。定期舉辦安全教育訓練,鼓勵員工主動回報潛在的危險,並建立一套完善的職災通報與調查流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記住,投資員工的安全,就是投資企業的未來。

這篇文章的實用建議如下(更多細節請繼續往下閱讀)

  1. 立即行動:針對倉儲理貨與貨運搬運,強制導入並使用搬運輔具(如推車、升降台、MBB貨車尾門),並搭配人體工學評估,改善工作站設計,以減少彎腰、抬舉等不當姿勢,從源頭降低肌肉骨骼傷害風險。
  2. 建立安全文化:定期舉辦搬運技巧與安全意識教育訓練,強調正確的搬運姿勢(彎腿、靠攏、穩固核心),同時建立完善的職災通報流程,鼓勵員工主動回報潛在危險,並確實執行改善措施。
  3. 預防勝於治療:加強物流中心與作業環境的清潔與維護,確保地面乾燥防滑,並提供防滑鞋等個人防護裝備。對於貨運司機,定期安排健康檢查,及早發現肩部等潛在問題,並提供充分的休息時間。

案例分析:物流業搬運相關職災應對失敗案例

為了更深入瞭解物流業搬運相關職災的預防與應對,我們將檢視一些實際發生的失敗案例。透過分析這些案例,我們可以從中學習,避免重蹈覆轍,並提升整體的安全管理水平。以下將探討幾個常見的職災類型,並分析其發生的原因及可行的預防措施。

案例一:倉儲理貨員的椎間盤突出

事故描述:一名在大型倉儲中心工作的理貨員,主要負責將貨物從棧板搬運至輸送帶上。由於長期彎腰搬運重物,且缺乏適當的搬運輔具,導致該理貨員在工作一年後出現嚴重的下背痛,最終診斷為椎間盤突出。

失敗原因分析:

  • 不當搬運姿勢:理貨員習慣彎腰搬運,增加了腰椎的壓力。
  • 缺乏輔具:未提供或使用搬運推車、升降設備等輔具,增加身體負擔。
  • 未經適當訓練:理貨員未接受正確搬運技巧的培訓,不瞭解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
  • 工時過長:長時間的重複性搬運作業,未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導致肌肉疲勞。

可行的預防措施:

  • 提供並強制使用搬運輔具:例如,搬運推車、電動升降台等,以減少彎腰和抬舉的動作。
  • 實施人體工學評估:定期評估工作站設計,確保其符合人體工學原理,減少不必要的身體壓力。
  • 加強教育訓練:提供全面的搬運技巧培訓,包括正確的彎腰、抬舉、轉身等動作,以及如何使用輔具。
  • 合理安排工時:設定合理的搬運量,並提供足夠的休息時間,避免長時間的重複性作業。
  • 參考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以下簡稱勞安所)研究顯示,物流搬運作業時,如果搬運重量介於10公斤至20公斤之間,下背部受力可能介於2,239牛頓至3,847牛頓之間,平均為3,145牛頓,因此,若在不良工作姿勢下,單次下背受力很容易超過職業性腰椎椎間盤突出認定參考指引建議值3,400牛頓。

案例二:貨運司機的肩袖損傷

事故描述:一名貨運司機,除了駕駛貨車外,還需負責將貨物搬運至客戶指定地點。由於頻繁抬舉重物,且姿勢不正確,長期下來導致肩袖損傷,影響工作能力。

失敗原因分析:

  • 過度使用肩部力量:司機在搬運貨物時,過度依賴肩部力量,而忽略了腿部和核心肌群的運用。
  • 缺乏輔助工具:在搬運較重的貨物時,沒有使用手推車或其他輔助工具。
  • 工作環境限制:有些客戶地點的卸貨環境狹窄,增加了搬運的難度。
  • 未注意休息:長時間的駕駛和搬運工作,沒有給予肩部足夠的休息時間。

可行的預防措施:

  • 提供搬運輔具:為司機配備輕便的手推車或其他輔助工具,以便在卸貨時使用。奔騰物流系統有提供 MBB 貨車尾門,可供參考。
  • 培訓正確搬運技巧:教導司機如何正確使用腿部和核心肌群的力量,減少肩部負擔。
  • 評估卸貨環境:在安排路線時,考慮客戶地點的卸貨環境,並事先與客戶溝通,確保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搬運。
  • 安排適當休息:在長途運輸中,安排適當的休息時間,讓司機可以放鬆肩部肌肉。
  • 實施健康檢查:定期為司機進行健康檢查,及早發現肩部問題並進行治療。

案例三:物流中心的地板濕滑導致滑倒

事故描述:在某物流中心的理貨區,由於清潔人員未及時擦乾地面的積水,導致一名搬運工在搬運貨物時不慎滑倒,造成腿部骨折。

失敗原因分析:

  • 未及時處理積水:清潔人員在清潔地面後,未立即擦乾積水,導致地面濕滑。
  • 缺乏警示標誌:現場沒有設置「小心地滑」等警示標誌,提醒工人注意安全。
  • 工人未穿著防滑鞋:搬運工穿著一般的鞋子,防滑性能不足。

可行的預防措施:

  • 加強清潔管理:建立完善的清潔制度,確保清潔人員在清潔地面後立即擦乾積水。
  • 設置警示標誌:在容易濕滑的區域設置「小心地滑」等警示標誌,提醒工人注意安全。
  • 提供防滑鞋:為工人提供防滑性能良

    透過以上案例分析,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物流業搬運作業中潛藏的各種風險。有效的預防措施需要從多個方面著手,包括改善工作站設計、提供適當的輔具、加強教育訓練、合理安排工時,以及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降低職災發生率,保障員工的健康與安全。

    事故後流程:物流業搬運相關職災應對的關鍵步驟

    物流業搬運作業中,即使預防措施做得再完善,也難免發生職災。當不幸發生事故時,一套完善且迅速的事故後流程至關重要,不僅能保障受傷員工的權益,也能幫助企業釐清事故原因,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以下將詳細說明物流業搬運相關職災應對的關鍵步驟:

    一、緊急處置與通報

    事故發生後,首要任務是確保傷者安全,並立即採取適當的緊急處置

    • 現場急救: 受過急救訓練的人員應立即對傷者進行必要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包紮、固定等。
    • 安全撤離: 將傷者移至安全區域,並確保現場不再有其他潛在危險。
    • 緊急醫療: 視傷勢情況,立即撥打119或安排救護車將傷者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在進行緊急處置的同時,應立即通報相關單位:

    • 直屬主管: 第一時間向直屬主管報告事故經過。
    • 安全衛生管理部門: 通知公司的安全衛生管理部門,以便啟動後續的調查和處理程序。
    • 勞動檢查機構: 根據《勞動檢查法》規定,若發生重大職業災害,應於8小時內通報勞動檢查機構。詳細的通報流程及法規可參考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網站

    二、事故調查與分析

    完成緊急處置和通報後,應立即展開事故調查,找出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

    • 成立調查小組: 由安全衛生管理人員、現場主管、以及相關專業人員組成調查小組。
    • 蒐集證據: 保留事故現場,拍照、錄影,並蒐集相關的文件資料,如SOP、訓練紀錄、設備維護紀錄等。
    • 訪談相關人員: 訪談目擊者、傷者、以及其他相關人員,瞭解事故發生的經過和細節。
    • 分析事故原因: 運用5Why分析法、魚骨圖等工具,深入分析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事故調查報告應詳細記錄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經過、傷亡情況、以及事故原因分析結果,並提出改善建議,以預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三、傷病慰問與關懷

    除了事故調查,公司應主動關懷受傷員工,提供必要的協助和支持

    • 傷病慰問: 主管和同事應前往醫院或家中探望傷者,表達關心和慰問。
    • 醫療協助: 協助傷者辦理醫療相關手續,並提供必要的醫療資源。
    • 心理輔導: 提供心理輔導服務,幫助傷者克服心理障礙,儘早恢復正常生活。
    • 職災補償: 依據《勞動基準法》和《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等相關法規,給予傷者應有的職災補償。

    四、改善措施與預防

    根據事故調查結果,制定並執行改善措施,以預防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 修改SOP: 檢討現有的作業流程,修改或新增必要的安全措施。
    • 加強教育訓練: 針對相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訓練,提升安全意識和技能。
    • 改善工作環境: 改善工作站設計、提供適當的搬運輔具、以及調整工時安排。
    • 定期安全檢查: 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及早發現並排除潛在的危險因素。

    企業應建立職災預防文化,鼓勵員工主動參與安全管理,共同營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

    五、追蹤與評估

    執行改善措施後,應定期追蹤其成效,並進行評估

    • 監測職災發生率: 追蹤職災發生率的變化,評估改善措施的有效性。
    • 收集員工意見: 收集員工對改善措施的意見,瞭解其是否符合實際需求。
    • 持續改善: 根據追蹤和評估結果,不斷調整和完善安全管理體系。

    透過不斷的追蹤、評估和改善,企業才能真正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職災預防體系,保障員工的權益,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物流業搬運相關職災應對:肌肉骨骼傷害預防與事故後流程完整指南

    物流業搬運相關職災應對.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肌肉骨骼傷害預防:物流業搬運前的準備

    物流業的搬運工作經常需要重複進行抬舉、彎腰、推拉等動作,這些動作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準備,很容易導致肌肉骨骼傷害。因此,搬運前的準備工作至關重要,可以有效降低職災風險,保障員工的健康與安全。以下將詳細說明搬運前應做的各項準備:

    1. 評估搬運任務

    在開始搬運之前,花點時間評估搬運任務的各個面向,可以幫助你預先識別潛在的風險,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這包括:

    • 重量評估: 仔細檢查物品的重量。如果物品過重,考慮請求協助或使用適當的搬運輔具,例如手推車或升降設備。
    • 尺寸評估: 評估物品的尺寸和形狀。不規則過大的物品可能需要特殊的搬運技巧或輔具。
    • 搬運路線評估: 規劃搬運路線,確保通道暢通無阻沒有障礙物。檢查地面是否平坦,避免滑倒或絆倒的風險。
    • 環境評估: 留意工作環境的光線、溫度和濕度。光線不足可能增加操作失誤的風險;過熱過冷的環境可能影響員工的體力和注意力。

    2. 選擇適當的搬運輔具

    適當的搬運輔具可以顯著降低身體的負擔,減少肌肉骨骼傷害的風險。

    3. 暖身運動與伸展

    在開始搬運工作前,進行適當的暖身運動和伸展,可以增加肌肉的彈性和靈活性,減少運動傷害的風險。

    4. 個人防護裝備 (PPE)

    根據搬運任務的性質,穿戴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可以提供額外的安全保障。常見的 PPE 包括:

    • 安全鞋: 保護腳部免受砸傷或刺穿。
    • 安全帽: 保護頭部免受撞擊。
    • 護目鏡: 保護眼睛免受灰塵或飛濺物的傷害。
    • 防護手套: 提供良

      5. 心理準備

      除了身體上的準備,心理上的準備也同樣重要。保持專注警覺,避免分心或疲勞,可以減少操作失誤的風險。如果感到疲勞或不適,應立即休息,不要勉強工作。保持積極的態度,相信自己能夠安全完成搬運任務。

      透過以上這些搬運前的準備,物流業的員工可以有效地降低肌肉骨骼傷害的風險,保障自身的健康與安全。企業也應提供相關的培訓和資源,幫助員工掌握正確的搬運技巧和安全知識。關於更多物流業職業安全衛生資訊,可參考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的網站: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

      物流業搬運前準備要點
      準備階段 內容要點 重要性 說明
      1. 評估搬運任務
      • 重量評估:檢查物品重量,過重則請求協助或使用輔具。
      • 尺寸評估:評估物品尺寸和形狀,不規則或過大物品需特殊技巧或輔具。
      • 搬運路線評估:規劃路線,確保通道暢通無阻,地面平坦。
      • 環境評估:留意光線、溫度和濕度。
      預先識別風險,採取預防措施。
      2. 選擇適當的搬運輔具 選擇手推車、升降設備等輔具。 顯著降低身體負擔,減少傷害風險。
      3. 暖身運動與伸展 進行適當的暖身運動和伸展。 增加肌肉彈性和靈活性,減少運動傷害。
      4. 個人防護裝備 (PPE)
      • 安全鞋:保護腳部。
      • 安全帽:保護頭部。
      • 護目鏡:保護眼睛。
      • 防護手套:提供良好抓握力。
      提供額外的安全保障。
      5. 心理準備 保持專注和警覺,避免分心或疲勞。 減少操作失誤,確保安全。感到疲勞立即休息。

      搬運姿勢解析:降低物流業搬運相關職災風險

      在物流業中,不正確的搬運姿勢是導致肌肉骨骼傷害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降低職災風險,我們必須深入瞭解正確的搬運技巧,並將其應用於日常工作中。以下將詳細解析各種搬運姿勢,並提供實用的建議,幫助您在工作中保護自己的身體。

      正確搬運的基本原則

      首先,掌握正確的搬運原則至關重要。這不僅能減少身體的負擔,還能預防肌肉骨骼傷害的發生。

      • 評估重量與環境: 在搬運之前,務必評估物品的重量和周圍環境。如果物品太重或環境不安全,應尋求協助或使用適當的搬運輔具,例如手推車或起重機。

        瞭解基本搬運重量限制後,要來教大家如何搬運纔不會造成身體的傷害

      • 靠近物體: 盡可能靠近要搬運的物品,保持身體的重心穩定。這樣可以減少對腰部的壓力,並利用腿部肌肉來抬起重物。
      • 保持背部挺直: 彎曲膝蓋,保持背部挺直,避免彎腰搬運。彎腰會將大部分的壓力集中在腰椎上,增加受傷的風險。
      • 運用腿部力量: 抬起重物時,運用腿部肌肉的力量,而不是背部或手臂。慢慢站直,保持物品靠近身體。
      • 避免扭轉身體: 搬運過程中,避免扭轉身體。如果需要轉向,移動腳步,保持身體面向搬運方向。

      常見的錯誤搬運姿勢

      瞭解正確的搬運姿勢之外,也要避免以下常見的錯誤姿勢

      • 彎腰抬舉: 這是最常見的錯誤姿勢,會對腰部造成極大的壓力。站著便直接彎腰下去搬重物,搬運的物品未靠近身體,會造成不當施力,容易使腰部受傷。
      • 雙手伸直: 雙手伸直搬運重物會增加手臂和背部的負擔。雙手於此姿勢下難使力搬運
      • 重心不穩: 姿勢搬運重心不穩易跌倒,產生二次傷 害。
      • 快速移動: 快速移動或突然用力會增加肌肉拉傷的風險。
      • 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 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會導致肌肉疲勞和僵硬。

      不同搬運情境的正確姿勢

      不同的搬運情境需要不同的搬運技巧

      抬起重物

      正確姿勢

      1. 雙腳蹲下打開使物品靠近身體。
      2. 背與腰桿打直,運用身體大關節而非小關節肌肉搬運,例如:使用肩肘肌肉代替手腕肌肉進行搬運。
      3. 物體握穩時,再站起,過程中不彎腰駝背,或將物品遠離自己身體。
      • 使用搬運輔具: 利用手推車、起重機等輔助工具,減輕搬運的負擔;或者分多次搬運,減輕每次搬運時的負擔;找多人搬運同一件物品也是一種很

        搬運箱子

        • 選擇適當大小的箱子: 避免使用過大或過重的箱子。
        • 緊貼身體: 將箱子緊貼身體,保持重心穩定。
        • 分攤重量: 如果需要搬運多個箱子,盡量分攤重量,避免單側負擔過重。

        推拉貨物

        • 使用全身力量: 推拉貨物時,利用全身的力量,而不是隻用手臂。
        • 保持身體穩定: 保持身體穩定,避免滑倒或失去平衡。
        • 調整高度: 調整貨物的高度,使其與腰部齊平,減少彎腰的需要。

        預防肌肉骨骼傷害的額外措施

        除了掌握正確的搬運姿勢外,以下措施也能有效預防肌肉骨骼傷害

        • 暖身運動: 在開始搬運工作前,進行適當的暖身運動,增加肌肉的彈性和靈活性。
        • 適當休息: 工作期間,安排適當的休息時間,讓肌肉得到放鬆和恢復。應安排休息時段,讓肌肉筋骨得到適當休 息,以免因過度使用某組肌肉及關節而引致肌 肉筋骨勞損。
        • 伸展運動: 利用休息時間進行伸展運動,舒緩肌肉的疲勞和僵硬。員工亦可利用休息時段做一些舒展運動,讓疲勞的肌肉筋腱得到鬆弛。
        • 使用輔具: 使用護腰、手套等輔具,提供額外的支撐和保護。 根據勞安所研究顯示,物流搬運作業時,如果搬運重量介於10公斤至20公斤之間,下背部受力可能介於2,239牛頓至3,847牛頓之間,平均為3,145牛頓,因此,若在不良工作姿勢下,單次下背受力很容易超過職業性腰椎椎間盤突出認定參考指引建議值3,400牛頓;相反情形,在良好(直背)搬運姿勢且避免過多彎腰時,下背受力負荷3,145牛頓可降至2,239牛頓,負荷減少約30%,可有效低於前述建議值。
        • 教育訓練: 參加安全教育訓練,學習正確的搬運技巧預防措施

        透過掌握正確的搬運姿勢和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我們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業搬運相關的職災風險,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並提高工作效率。記住,安全第一,健康至上!

        物流業搬運相關職災應對結論

        綜觀以上各個面向的討論,我們深入探討了物流業搬運相關職災應對的各個環節,從事故預防、案例分析、事故後處理流程,到搬運前的準備與正確姿勢解析,

        降低物流業搬運作業所伴隨的職業災害風險,並非一蹴可幾。它需要企業與員工共同努力,從觀唸的轉變到實際行動的配合,才能真正落實安全至上的工作環境。肌肉骨骼傷害往往是長期累積而成,因此,建立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定期檢視工作流程,並鼓勵員工主動參與安全改善,至關重要。

        希望這份「物流業搬運相關職災應對:肌肉骨骼傷害預防與事故後流程完整指南」能成為您在工作上的得力助手,幫助您更安全、更健康地完成每一項搬運任務。讓我們一起為打造更安全、更健康的物流業工作環境而努力!

        物流業搬運相關職災應對 常見問題快速FAQ

        Q1: 物流業搬運作業中,最常見的職災類型有哪些?

        A1: 物流業搬運作業中,最常見的職災類型是肌肉骨骼傷害,例如椎間盤突出、肩袖損傷、腰背疼痛等。此外,也可能發生因地板濕滑導致的滑倒、跌倒等意外事故。這些傷害通常與不正確的搬運姿勢、過重的負荷、重複性動作,以及不安全的工作環境有關。

        Q2: 發生搬運相關職災後,企業應如何處理?

        A2: 發生搬運相關職災後,企業應立即採取以下步驟:

        1. 緊急處置與通報: 確保傷者安全,進行現場急救,並立即向直屬主管、安全衛生管理部門及勞動檢查機構報告。
        2. 事故調查與分析: 成立調查小組,蒐集證據,訪談相關人員,分析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並提出改善建議。
        3. 傷病慰問與關懷: 主動關懷受傷員工,提供醫療協助、心理輔導和職災補償。
        4. 改善措施與預防: 根據事故調查結果,修改SOP,加強教育訓練,改善工作環境,並定期進行安全檢查。
        5. 追蹤與評估: 定期追蹤改善措施的成效,並收集員工意見,持續改善安全管理體系。

        Q3: 物流業員工在搬運前應該做哪些準備,以預防肌肉骨骼傷害?

        A3: 物流業員工在搬運前應該做好以下準備:

        1. 評估搬運任務: 仔細檢查物品的重量、尺寸和形狀,規劃搬運路線,並留意工作環境的光線、溫度和濕度。
        2. 選擇適當的搬運輔具: 根據搬運任務的性質,選擇手推車、升降設備等輔具,以減少身體的負擔。
        3. 暖身運動與伸展: 進行適當的暖身運動和伸展,增加肌肉的彈性和靈活性,減少運動傷害的風險。
        4. 穿戴個人防護裝備 (PPE): 根據搬運任務的性質,穿戴安全鞋、安全帽、護目鏡、防護手套等 PPE,提供額外的安全保障。
        5. 心理準備: 保持專注和警覺,避免分心或疲勞,如果感到疲勞或不適,應立即休息。
分享此篇文章
Facebook
Email
Twitter
LinkedIn